技术原理

PPK(Post-Processing Kinematic)

  • 核心原理:通过后期处理差分数据来消除误差,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记录原始GPS数据(伪距和载波相位),结合地面参考站(基站)的数据,在地面处理软件中解算位置和姿态。
  • 依赖条件
    • 地面基站需提前部署,且位置固定。
    • 无人机需配备双频GPS接收机(支持L1/L2频点)。
  • 优点
    • 无需实时连接基站,适用于无网络或信号弱的区域。
    • 精度稳定,受电磁干扰影响较小。
  • 缺点
    • 需手动处理数据,耗时较长。
    • 对基站位置精度要求高(通常需厘米级)。

RTK(Real-Time Kinematic)

  • 核心原理:通过实时差分GPS(RTK)技术,将无人机与地面基站连接,实时解算位置差值,实现厘米级精度。
  • 依赖条件
    • 需实时网络连接(如4G/5G或Wi-Fi)。
    • 基站需部署在已知坐标位置。
  • 优点
    • 实时输出数据,适合动态作业(如航空摄影、巡检)。
    • 操作简单,适合快速获取成果。
  • 缺点
    • 受信号遮挡或网络延迟影响(如山区、地下空间)。
    • 基站需定期校准,成本较高。

应用场景

PPK无人机

  • 适用场景
    • 测绘作业(如地形图、DEM生成)。
    • 农业测绘(如作物长势监测)。
    • 林业资源调查(如林分密度分析)。
    • 应急救援(如地震、火灾后的地形测绘)。
  • 优势
    • 适合无网络或信号弱的区域。
    • 精度稳定,适合高精度需求。

RTK无人机

  • 适用场景
    • 动态测绘(如无人机摄影测量、三维建模)。
    • 实时监控(如工业巡检、安防巡逻)。
    • 物流配送(如自动航点飞行)。
    • 航拍直播(如影视制作、广告拍摄)。
  • 优势
    • 实时输出数据,适合动态作业。
    • 操作便捷,适合快速获取成果。

精度对比

  • PPK
    • 水平精度:通常可达厘米级(依赖基站精度和数据处理)。
    • 垂直精度:优于10厘米(需双频GPS)。
  • RTK
    • 水平精度:厘米级(实时解算,受信号影响)。
    • 垂直精度:优于5厘米(需基站支持)。

成本与部署

  • PPK
    • 基站成本:较高(需固定基站,需定期校准)。
    • 数据处理成本:需专业软件和人工。
  • RTK
    • 基站成本:较低(移动基站或便携式设备)。
    • 实时性:适合快速部署,但需网络支持。

操作复杂度

  • PPK
    • 需手动导入数据、处理软件(如GIPSY、GAMIT)。
    • 适合专业用户或科研场景。
  • RTK
    • 操作简单,支持一键起飞和飞行控制。
    • 适合普通用户或商业应用。

典型案例

  • PPK
    • 地质灾害监测(如滑坡、泥石流)。
    • 矿产资源勘探(如矿区三维建模)。
  • RTK
    • 无人机航拍测绘(如城市规划、园林设计)。
    • 电力巡检(如输电线路故障定位)。
特性 PPK无人机 RTK无人机
精度 厘米级(后期处理) 厘米级(实时解算)
实时性
依赖条件 地面基站、双频GPS 地面基站、网络连接
适用场景 测绘、应急、无网络区域 动态测绘、实时监控、物流配送
成本 较高(基站+数据处理) 较低(移动基站+网络)
操作复杂度 高(需数据处理) 低(一键操作)

选择建议

  • 若需无网络作业或高精度长期监测,选PPK。
  • 若需实时动态作业或快速获取成果,选R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