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触犯的罪名
-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若无人机被用于侵入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如通过远程控制、破解加密协议等),可能构成此罪(《刑法》第286条)。
- 例外:若对方无人机存在安全漏洞(如未加密),且行为人仅利用漏洞进行合理操作(如警告),可能不构成犯罪。
-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若通过技术手段(如破解、篡改)获取对方无人机控制权,可能触犯此罪(《刑法》第285条)。
-
扰乱公共秩序罪
若在公共场所使用无人机干扰他人正常活动(如交通、公共安全),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8条(干扰无线电通讯)。
合法干预的边界
- 紧急避险:若对方无人机存在直接威胁(如撞击人、坠落伤人),可紧急采取措施避免损害,但需保留证据并立即报警。
- 报备合法性:若自身无人机具备合法飞行资质,且仅用于警告或驱离(如播放警示音),可能不违法,但需确保操作符合当地法规(如空域管理、信号干扰限制)。
风险与建议
- 避免非法手段:
切勿通过干扰信号、破解密码等方式控制对方无人机,可能被认定为故意破坏或非法侵入。
- 优先报警或协商:
若对方无人机存在安全隐患,应通过警方或无人机协会协调解决,而非私自干预。
- 了解当地法规:
不同地区对无人机使用有严格限制(如禁飞区、飞行高度、信号干扰),需提前确认。
典型案例参考
- 案例1:某公司无人机因故障接近机场,操作员紧急启动自毁程序,虽造成无人机损毁,但因涉及公共安全,可能被追责。
- 案例2:两架无人机在私人领地发生冲突,一方通过信号干扰使对方坠落,操作员被控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不建议私自用无人机赶走另一架无人机,尤其是存在安全风险时,合法途径包括:
- 联系警方或无人机协会介入;
- 尝试通过语言或灯光信号沟通;
- 确保自身操作符合当地法规。
若已实施非法行为,需尽快自首并配合调查,以减轻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