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静,评估情况

  • 观察无人机特征:记录外观(颜色、型号、灯光)、飞行轨迹、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如激光器、爆炸物)。
  • 判断威胁等级:区分是普通娱乐无人机、失控无人机,还是恶意侦察/攻击型无人机。

确保自身安全

  • 远离飞行路径:立即撤离至开阔、无障碍区域(如空旷停车场、草地),避免被螺旋桨或坠机碎片伤害。
  • 避免遮挡视线:不要站在车辆、建筑物或树木后方,防止被坠机或碎片击中。

联系相关部门

  • 报警或联系警方
    • 拨打110或当地应急电话,说明时间、地点、无人机特征及潜在威胁。
    • 提供无人机编号(如有)、飞行员联系方式(如有)。
  • 通知空管部门
    • 中国:拨打12395(水上救援)或通过民航局官网/APP报告。
    • 国际:联系当地航空管理局(如FAA、EASA)。

保护隐私与财产

  • 避免拍摄证据:若无人机在拍摄,切勿触碰或干扰,优先保护现场证据。
  • 记录现场:用手机拍摄无人机、飞行员及周围环境,便于后续调查。

法律与合规

  • 了解禁飞区
    • 中国:禁飞区包括机场、军事基地、核电站等,需提前查询《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国际:各国禁飞区不同(如美国禁飞区包括华盛顿特区、纽约港)。
  • 若无人机违法

    警方可扣押设备,飞行员可能面临罚款或刑事责任。

预防措施

  • 安装防护设备
    • 无人机干扰器(需合法持有,部分国家禁用)。
    • 电磁屏蔽装置(减少信号干扰)。
  • 加强安全意识
    • 避免在机场、军事区域附近飞行。
    • 夜间飞行时开启灯光,保持低空(<120米)。

特殊情况处理

  • 无人机失控
    • 立即尝试用遥控器控制(若在可控范围内)。
    • 若无法控制,优先保障人身安全。
  • 疑似恐怖袭击
    • 立即疏散人群,保护现场,避免接触可疑物品。
    • 联系反恐部门(如110转反恐专线)。

事后处理

  • 配合调查:向警方提供所有证据(如照片、视频、设备信息)。
  • 联系设备厂商:提供序列号,协助追踪或回收。

夜晚遭遇无人机时,安全第一,优先撤离并报警,若涉及违法或威胁,保留证据并配合执法,通过合法途径加强防范,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