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编程比赛通常根据比赛级别、规则和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无人机,以下是常见推荐及适用场景:

教育类/入门级比赛(学校、青少年赛事)

推荐型号

  1. 大疆 Tello Edu

    • 优势:专为教育设计,支持 Scratch、Python 编程,内置视觉定位、红外传感器,可完成自动起飞、降落、翻滚等基础任务。
    • 适用场景:青少年编程比赛(如 MakeX、机器人挑战赛)、学校科技节。
  2. Parrot Mambo/Anafi

    • 优势:开放 API,支持 Blockly、Python 控制,配备摄像头和抓取装置,适合创意任务(如物体搬运、迷宫穿越)。
    • 适用场景:国际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如 WRO)、STEM 教育项目。

进阶级/高校竞赛(算法、自主飞行)

推荐方案

  1. 自制开源无人机(基于 PX4/Ardupilot 固件)

    • 组件:Pixhawk 飞控、Raspberry Pi/NVIDIA Jetson 计算模块、激光雷达/摄像头。
    • 优势:完全自定义,适合学习路径规划、SLAM、计算机视觉算法(如目标追踪、自动避障)。
    • 适用场景:高校机器人竞赛(如 ICRA 无人机挑战赛)、科研类比赛。
  2. 商用开发平台(如 DJI Matrice 300 RTK)

    • 优势:高精度定位(RTK)、长续航、多传感器融合,适合工业级任务(如精准投递、环境监测)。
    • 适用场景:专业级无人机编程竞赛(如 Lockheed Martin 无人机挑战赛)。

关键选择因素

  1. 比赛规则

    • 是否允许自制无人机?是否限制品牌/型号?
    • 任务类型(如竞速、编程挑战、创意任务)。
  2. 技术门槛

    • 入门级比赛优先选择“开箱即用”型号(如 Tello Edu);
    • 进阶比赛需支持 ROS、Python/C++ 开发环境。
  3. 传感器与扩展性

    • 摄像头、激光雷达、GPS 模块是否必要?
    • 是否支持外接传感器(如温度、气体传感器)?
  4. 成本与安全性

    • 青少年比赛建议选择轻量级、低速机型(如 <250g 无人机);
    • 专业比赛需考虑冗余设计(如双电池、伞降系统)。

总结建议

  • 青少年/教育比赛:首选 Tello EduParrot Mambo(成本低、易上手)。
  • 高校/科研竞赛:推荐 自制开源无人机(灵活定制算法)或 DJI Matrice 系列(工业级性能)。
  • 国际赛事:参考往届比赛技术报告(如 IROS/ICRA 竞赛),选择主流平台(如 Intel Aero Drone、AscTec Neo)。

建议根据具体比赛规则和团队技术能力综合选择,同时关注官方推荐硬件列表(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