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人机航拍过程中遇到其他无人机时,需从安全、合规、沟通三个维度快速处理,避免设备损坏、法律风险或人身安全事故,以下是具体应对步骤和注意事项:
立即采取安全措施(优先)
-
保持冷静,避免慌乱操作
突然转向或急速升降可能引发两机碰撞,需平稳控制无人机。 -
主动避让,拉开距离
- 垂直避让:若两机高度接近,立即调整高度(一架上升、一架下降),保持至少30米垂直间隔(部分地区法规要求更高)。
- 水平避让:向相反方向飞行(如你向右、对方向左),利用无人机GPS定位或视觉避障功能辅助。
- 返航或降落:若避让困难,优先让无人机返航或降落到安全区域(如地面、草坪),待对方离开后再继续任务。
-
关闭自动跟随或避障干扰
部分无人机自动避障功能可能因复杂环境误判,可临时切换至手动模式,但需谨慎操作。
确认合规性(避免法律风险)
-
检查自身飞行是否合法
- 是否在管制空域(如机场、军事区、人口密集区)飞行?需提前通过“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申请空域。
- 是否完成实名登记(无人机机身需粘贴登记码)?
- 是否持有操作证(根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操控小型以上无人机需考证)?
- 飞行高度是否超过120米(多数地区限高)?
若自身违规,需立即纠正,避免被对方或监管部门追责。
-
观察对方无人机状态
- 是否悬挂明显标识(如登记码、所属单位)?
- 飞行轨迹是否异常(如反复绕圈、低空快速移动)?可能涉及非法活动(如偷拍、运输违禁品)。
- 对方是否为专业团队(如影视拍摄、测绘)?可能有协调人员,可尝试沟通。
沟通协调(关键步骤)
-
现场喊话或手势示意
若距离较近(如50米内),可通过无人机扬声器喊话(如“请调整高度,避免碰撞”),或用手势指向对方无人机,示意避让。 -
通过无人机频道联系
部分无人机(如大疆)支持“焦点跟随”或“兴趣点环绕”时显示操作者联系方式,可尝试拨打对方预留电话。 -
向空管部门报告
若对方无人机行为可疑(如无登记码、闯入管制区、危险飞行),立即通过以下方式举报:- 拨打当地民航局电话(如12326)或110;
- 使用“UOM”平台或“警用无人机管理”APP上报位置、机型、特征。
预防措施(长期避免)
-
飞行前规划
- 使用“UOM”平台或第三方软件(如AirMap)查询空域限制,避开高频飞行区域(如景区、公园)。
- 设置无人机电子围栏,自动避开管制区。
-
设备优化
- 开启无人机避障功能(如前视、下视传感器),但注意复杂环境(如树林、高楼)可能失效。
- 粘贴明显联系方式(如手机号)在机身上,便于他人联系。
-
加入本地飞友群
提前了解当地无人机活动热点时段,避免与其他团队“扎堆”飞行。
核心原则
安全第一 > 合法合规 > 主动沟通,遇到其他无人机时,优先确保设备与人员安全,同时确认自身飞行合法性,最后通过沟通或举报解决冲突,长期需通过规划、设备优化和社群协作降低偶遇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