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人机搭载无人机”是否违法,需结合现行法律法规及具体操作场景综合判断,核心在于是否违反飞行安全、空域管理、操作资质等相关规定,以下是具体分析:

关键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及相关配套规定,核心原则是“确保飞行安全,规范管理”。

是否违法的判断要点:

是否影响飞行安全

无人机搭载另一架无人机时,需考虑载重能力稳定性

  • 若搭载行为导致无人机超重(超过设计载重),可能影响飞行控制、电池续航或结构稳定性,增加坠机风险,违反《条例》中“操作无人驾驶航空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和操作管理规定,确保飞行安全”的要求。
  • 若通过非法改装(如拆除保护装置、改变结构)实现搭载,可能被认定为“违规改装”,违反《条例》关于无人机生产、改装的规定。

是否违反空域管理规定

  • 无人机飞行需在适飞空域内(通常真高120米以下,具体以当地规定为准);若飞行高度超过120米或进入管制空域(如机场、军事禁区周边),需提前向空中交通管理机构申请飞行计划,未申请擅自飞行可能违法。
  • 若搭载行为导致飞行路线、高度超出原申请范围,可能构成“未按批准空域飞行”,违反空域管理规定。

是否符合操作资质要求

  • 操作无人机需具备相应资质:
    • 微型无人机(空机重量<0.25kg)通常无需操作资质;
    • 轻型无人机(0.25kg≤空机重量<4kg)需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 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需通过民航部门考核,取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
  • 若搭载行为涉及多架无人机协同操作(如同时控制两架),可能超出个人操作能力范围,违反操作资质要求。

是否涉及其他违法用途

若搭载行为用于非法目的(如运输违禁品、干扰公共秩序、侵犯他人隐私等),可能同时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构成更严重的违法犯罪。

“无人机搭载无人机”本身不直接被法律禁止,但需严格遵守以下条件:

  1. 确保搭载行为不超出无人机设计载重,不影响飞行安全;
  2. 飞行前确认空域类型,需申请的空域必须提前报批;
  3. 操作人员具备相应资质,遵守操作规范;
  4. 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若违反上述任一条件,可能构成违法,需承担行政责任(如罚款、没收设备)甚至刑事责任,建议在实际操作前,通过“UOM平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查询当地空域规定,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