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场景
-
专业协作飞行
若两架无人机均由具备资质的飞手操作,且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要求,如:- 持有相应类别无人机操控员执照;
- 飞行前申请空域许可;
- 遵守飞行高度、速度、禁飞区等限制;
- 保持安全距离(通常500米以上)。
-
编队表演或作业
在合法空域内,专业团队通过地面设备或卫星链路同步控制多架无人机进行编队飞行或物流运输,需提前报备并取得审批。
违法风险场景
-
未经许可的空中作业
若在未申请空域的情况下,用无人机操控另一架无人机进行测绘、巡检等作业,可能违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第12条,需向当地民航部门申请空域使用许可。
-
侵犯隐私或安全
在私人场所(如住宅、学校)未经允许操控无人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侵犯隐私),或《刑法》第284条之一(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
-
危险操控行为
故意让无人机与另一架无人机碰撞、坠落,或通过无人机操控引发地面火灾、设施损坏等,可能构成《刑法》第114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黑飞行为
未注册无人机、无执照操控、使用改装设备等,可能违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第3条,面临罚款、没收设备等处罚。
特殊情况
- 军事或警用场景:若两架无人机均由执法部门或军队使用,且符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规定,则可能合法。
- 国际航班或特殊空域:在民用航空器附近飞行需遵守《民用航空法》第74条,避免干扰正常飞行。
建议
- 提前报备:飞行前向当地民航部门或空管部门申请空域使用许可。
- 使用合规设备:确保无人机已注册、操控员持证,并安装防撞、反光标识等安全设备。
- 遵守规则:避免在禁飞区、人群密集区飞行,保持安全距离。
- 隐私保护:不得通过无人机拍摄他人隐私画面。
若两架无人机均由合法飞手操作,且符合空域审批、安全距离等要求,则不违法;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