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表演是否需要“征集无人机”,取决于表演的规模、性质以及组织方的资源情况,以下是具体分析:

专业无人机表演:通常由团队提供设备,无需征集

大多数大型、正规的无人机表演(如城市灯光秀、商业活动、节日庆典等)由专业无人机表演团队承办,这些团队拥有自己的无人机编队(通常为数百至数千架),且设备经过统一调试,具备高精度定位(如RTK技术)、同步控制能力和安全保障机制。
这种情况下,主办方只需与专业团队合作,无需单独“征集”无人机,团队会提供设备、技术、编程和飞行操作的一站式服务。

小型/非专业表演:可能需征集,但面临多重挑战

若为小规模、非商业的无人机表演(如学校活动、爱好者自发活动),且组织方自身无人机数量不足,可能需要向其他爱好者或机构“征集”无人机,但这种方式存在显著问题:

  • 设备统一性差:不同品牌、型号的无人机在控制协议、定位精度、续航能力上差异大,难以实现精准编队飞行(如图案、文字的同步呈现),甚至可能因信号干扰导致失控。
  • 技术协调困难:无人机表演需通过地面站软件统一编程和控制,若设备型号不一,需额外适配或开发兼容程序,技术门槛高。
  • 法律合规风险:无人机集群飞行需向当地民航部门或空管单位申请空域许可,且所有参与飞行的操作者需具备相应资质(如无人机驾驶执照),征集的无人机若来自不同所有者,需逐一核实资质和许可,流程复杂。
  • 安全隐患:大量非统一管理的无人机集中飞行,易因信号干扰、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引发碰撞、坠落等事故,威胁地面人员和财产安全。
  • 专业场景:优先选择专业无人机表演团队,无需自行征集设备。
  • 非专业/小型场景:若规模极小(如10-20架)、设备型号统一且操作者经验丰富,可尝试征集;但大规模(百架以上)或复杂表演,征集无人机可行性低,建议联系专业团队。

简言之,无人机表演的核心是“技术整合与安全控制”,而非单纯征集设备,专业团队的设备、技术和经验是保障表演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