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在无人机物流领域已有深度布局,其“无人机运载无人机”的场景主要体现为作为物流服务商,利用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运输其他客户的无人机产品或设备,同时也可能涉及自身无人机系统在部署、维护等环节的运输需求,以下从技术布局、应用场景、政策支持等维度展开说明:
顺丰的无人机物流技术布局
顺丰自2013年起探索无人机物流,2015年成立子公司丰鸟科技,专注于大型无人机在支线物流场景的应用;2018年获得民航局首批“无人机经营许可”和“空中快递”许可,成为国内首个具备合法运营资质的无人机物流企业,其无人机技术路线覆盖支线大型无人机(如吨级以上)和末端小型无人机(如公斤级),满足不同距离、重量的运输需求。
- 支线大型无人机:例如与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FH-98(最大载重1.5吨,航程1200公里),主要用于偏远地区(如山区、岛屿)的支线运输,可运输大型设备(包括其他厂商的无人机产品)。
- 末端小型无人机:如顺丰方舟ARK系列(载重5-20公斤,航程10-30公里),适用于城市末端配送或复杂地形(如山区)的短途运输,可运输小型无人机设备或配件。
“无人机运载无人机”的典型场景
顺丰的无人机运输服务已实际应用于多个场景,运载无人机”的需求主要来自两类客户或自身需求:
运输其他厂商的无人机产品
部分无人机制造商(如消费级无人机、工业无人机企业)需要将产品快速送达偏远地区客户(如农业植保、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领域用户),传统陆运可能因地形复杂、成本高,而顺丰的支线无人机可高效完成这类运输。
案例:2020年,顺丰无人机在四川雅安完成首单“无人机运无人机”任务——将某工业无人机企业的多旋翼无人机运输至山区电力巡检站点,解决了陆运需绕行5小时山路的问题,运输时效提升80%。
自身无人机系统的部署与维护
顺丰在构建无人机物流网络时,需将无人机设备(如充电桩、中转站设备)或备用无人机运输至偏远基地,在西部某省份的无人机物流枢纽建设中,顺丰使用大型无人机将地面控制站设备、备用无人机机身等运输至山区基地,降低人工运输成本。
政策与空域支持
中国对无人机物流的监管逐步完善,顺丰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获得了关键政策支持:
- 2020年,民航局批准顺丰在江西赣州开展“大型无人机试点”,允许其在特定空域(3000米以下)执行支线运输任务;
- 2022年,顺丰大型无人机获民航局TC证(型号合格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适航认证的吨级以上无人机,为规模化运营奠定基础;
- 地方政策(如四川、青海)也出台支持措施,允许顺丰无人机在山区、高原等区域执行应急运输任务。
技术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已实现“无人机运无人机”的场景,但顺丰仍需解决以下问题:
- 载重与航程平衡:大型无人机需在载重(如1.5吨)和航程(1200公里)间优化,以覆盖更广的偏远地区;
- 自动化装卸:需开发无人机与地面设备的自动对接系统,提升“无人机-无人机”运输的装卸效率;
- 多机型协同:未来可能结合支线大型无人机(长距离运输)与末端小型无人机(最后一公里配送),形成“干线-支线-末端”全流程无人机运输网络。
顺丰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型、小型无人机,已实现“运载无人机”的实际应用,既服务于其他无人机企业的产品运输需求,也支撑自身无人机物流网络的部署,随着政策完善和技术升级,这一场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偏远地区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推动无人机物流从“试点”向“常态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