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无人机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长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用新无人机制造或控制无人机”的概念可能涉及两个主要方向:作为母机发射/部署子机,以及开发反无人机系统(Counter-Unmanned Aerial System, C-UAS),以下结合最新动态展开说明:

用无人机作为母机:部署子机或“无人机集群”

美国近年来积极推进“无人机发射无人机”技术,旨在通过大型无人机作为平台,携带并释放小型无人机执行任务,形成“母机-子机”协同作战体系,典型案例包括:

“小精灵”项目(Gremlins)

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主导,目标是通过C-130运输机或轰炸机(未来可能扩展至无人机)作为母机,发射可回收的小型无人机群(“小精灵”),这些子机可执行情报侦察、电子战或打击任务,完成后返回母机回收,降低作战成本。

  • 技术特点:子机具备自主导航、集群协作能力,母机可同时携带多架子机,实现“空中发射-回收”循环使用。
  • 进展:2021年已完成首次空中回收测试,未来可能集成至MQ-9“死神”等现役无人机平台。

“空射效应”(Air-Launched Effects, ALE)项目

美国陆军推动从直升机(如AH-64“阿帕奇”)或无人机(如MQ-1C“灰鹰”)发射小型无人机,执行侦察、目标定位或干扰任务,为地面部队提供实时情报支持。

  • 应用场景:在复杂战场环境中,通过母机快速部署子机,突破敌方防空网,实现“穿透性侦察”。

反无人机系统:用无人机对抗无人机

随着商用无人机扩散带来的威胁(如侦察、攻击),美国加速开发“以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核心是利用无人机作为平台,携带拦截或干扰设备,主动应对敌方无人机。

“毒液”系统(Valkyrie)

由通用原子公司开发,基于MQ-9“死神”无人机改装,可携带小型无人机或“自杀式”拦截弹。

  • 功能:通过光学/红外传感器探测敌方无人机,发射网捕器、激光或定向能武器(如高功率微波)进行软/硬杀伤。
  • 优势:母机航程远(超过1000公里),可长时间巡逻,覆盖关键区域(如边境、基地)。

“无人机防御者”(DroneDefender)

由巴特尔研究所开发,虽非无人机平台,但可集成至无人机上,通过发射射频干扰信号,迫使敌方无人机失控或迫降。

  • 升级方向:未来可能结合AI算法,实现自动识别、跟踪和干扰,提升反应速度。

技术挑战与未来趋势

  1. 自主性与协同性:需提升子机群的自主决策能力,避免依赖母机实时控制,减少通信延迟风险。
  2. 回收技术:空中回收子机(如“小精灵”项目)对机械精度、导航算法要求极高,目前仍处于试验阶段。
  3. 法规与伦理:反无人机系统的使用可能涉及误击民用目标,需建立明确的操作规范。

美国通过“无人机发射无人机”和“以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旨在构建多层次、高灵活性的无人机作战体系:一方面通过母机-子机协同扩大作战范围,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反制应对无人机威胁,这些技术不仅服务于军事领域,也可能影响未来民用无人机监管(如机场、重要设施的防空),随着AI、定向能武器的发展,无人机之间的“对抗”将成为未来战场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