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中,无人机已成为双方作战的核心装备之一,其对抗形式多样,既包括技术层面的电子压制,也涉及直接攻击,俄军对乌军无人机的“袭击”或对抗,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电子战干扰:软杀伤为主
俄军广泛使用电子战系统(如“鲍里索格列布斯克-2”“摩尔曼斯克-BN”等)对乌军无人机实施干扰,具体手段包括:
- GPS信号干扰:破坏乌军无人机的导航系统,导致其偏离航线或失控坠落(尤其对依赖GPS的民用改装无人机效果显著)。
- 通信链路压制:切断乌军无人机与操作员的遥控信号,迫使其进入自动返航模式或直接迫降。
- 光电干扰:通过强光或激光干扰无人机的光电侦察设备,使其无法获取目标图像。
反无人机系统:硬杀伤手段
当电子战无法完全压制时,俄军会动用硬杀伤武器:
- 便携式防空导弹(如“柳叶刀”单兵导弹):针对低空慢速的乌军无人机(如TB-2、拜拉克塔尔等),通过热寻的或目视瞄准击落。
- 激光武器:俄军部分装备(如“佩列斯韦特”激光系统)可发射高能激光束,烧毁无人机光电设备或机身结构,适用于近距离快速反应。
- 高射炮/机枪:俄军在前沿阵地部署自动高射炮(如ZU-23-2)或大口径机枪,对低空飞行的乌军无人机进行火力拦截。
以无人机反无人机:战术升级
近年来,俄军也开始采用“以机打机”的战术:
- 自杀式无人机(游荡弹药):俄军使用“天竺葵-2”(伊朗“见证者-136”的改进版)或“猎户座”无人机携带小型炸弹,主动搜索并攻击乌军无人机,2023年俄军曾用“猎户座”无人机在顿巴斯地区击落多架乌军FPV(第一视角)自杀式无人机。
- 无人机诱捕网:部分俄军无人机(如“扎拉-V2”)可释放捕网,缠绕并捕获乌军小型无人机,实现非致命性压制。
情报与协同:体系化对抗
俄军通过“侦察-干扰-打击”一体化链条对抗乌军无人机:
- 前线部队通过电子战系统定位乌军无人机起降点,呼叫炮兵或空军实施覆盖打击;
- 无人机与地面防空系统(如“道尔”“山毛榉”)协同,构建多层次拦截网;
- 利用“星链”卫星通信干扰(俄军已部署部分反“星链”设备),削弱乌军无人机的远程控制能力。
乌军的应对与反制
乌军同样发展了针对俄军无人机的反制手段,包括:
- FPV无人机集群攻击:大量改装FPV无人机(成本低、数量多)对俄军无人机起降点、指挥所实施饱和攻击;
- 电子战反干扰:使用“布科维尔-AD”等电子战系统反向压制俄军干扰设备;
- 防空火力网:部署西方提供的“毒刺”“爱国者”导弹及自行高炮,拦截俄军中高空无人机。
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对抗已演变为“技术战+消耗战”的复合形态,俄军通过电子战软杀伤、硬杀伤武器及无人机反制手段,试图压制乌军的无人机作战能力;而乌军则依托西方援助和本土改装,以低成本FPV无人机实施“非对称”反击,双方在无人机领域的博弈,已成为影响战场态势的关键变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