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无人机是否需要“无人机证”(即操控员执照),需结合无人机类型、飞行用途、空域性质综合判断,主要依据是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下是具体规则:

核心判断逻辑:“类型+用途+空域”三要素

无人机按重量分为:微型(<250g)、轻型(250g~4kg)、小型(4kg~15kg)、中型(15kg~116kg)、大型(>116kg),不同组合下,资质要求不同:

要素 微型/轻型无人机 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
个人娱乐飞行 非管制空域:无需执照(但需实名登记) 必须持操控员执照(无论空域)
商业活动 必须持操控员执照(无论空域) 必须持操控员执照(无论空域)

分场景详解

个人娱乐飞行(非商业)

  • 微型/轻型无人机(如消费级航拍机):

    • 非管制空域(如农村、山区、非敏感区)飞行,无需操控员执照,但需完成实名登记(在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登记,粘贴二维码)。
    • 若在管制空域(如机场周边、军事禁区、政治敏感区等)飞行,需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计划,同时仍需实名登记(执照不强制,但空域申请是必须的)。
  • 小型及以上无人机
    无论空域是否管制,个人娱乐飞行也需持操控员执照(因这类无人机风险更高,法规统一要求)。

商业活动(如航拍广告、测绘、物流等)

  • 所有类型无人机(包括微型、轻型):
    只要涉及商业用途,必须持操控员执照(无论空域是否管制),同时需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活动审批(部分地区还需向公安机关报备)。

操控员执照类型(考什么证?)

根据操作权限和技术难度,执照分为三类:

  • 视距内驾驶员(驾驶员证):可在操控者视线范围内(<500米)操作小型及以下无人机,适合基础商业飞行(如航拍)。
  • 超视距驾驶员(机长证):可超视线范围操作小型及以上无人机,适合复杂任务(如测绘、物流)。
  • 教员证:具备培训其他操控员资质,需先取得超视距驾驶员执照。

其他关键要求

  1. 实名登记:所有无人机(无论大小)均需在民航局UOM平台登记,获取唯一二维码并粘贴在机身上。
  2. 飞行前报备:非管制空域的娱乐飞行可简化报备(部分地区通过APP即时报备),但商业飞行或管制空域飞行必须提前申请。
  3. 禁飞区限制:机场、军事区、政治核心区等禁飞区严禁飞行,违规可能面临罚款、没收设备甚至刑事责任。
  • 个人玩微型/轻型无人机(非商业):非管制空域无需执照,但需实名登记;管制空域需申请+实名登记。
  • 商业活动(无论无人机大小):必须考操控员执照+申请空域。
  • 小型及以上无人机(无论用途):必须考操控员执照。

建议飞行前通过“UOM平台”或“无人机监管APP”查询当地空域性质,并完成实名登记,避免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