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DJI)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目前没有推出任何载人无人机产品,其现有产品线主要聚焦于非载人应用,以下从技术、法规和产品定位三个维度详细说明:

大疆无人机的技术定位:非载人设计

大疆的主流产品(如Mavic、Phantom、Matrice系列)均为小型至中型多旋翼无人机,核心功能是航拍、农业植保、测绘、安防等,这类无人机的载重能力有限(通常在0.5-20kg之间),远不足以支撑人体重量(成人约50-100kg)。
其动力系统(电池、电机、螺旋桨)和结构设计均围绕“轻量化、高效能航拍”优化,未考虑载人所需的高强度机身、冗余动力、安全逃生等关键技术,强行载人会导致结构损坏、动力失效等严重安全隐患。

载人无人机的技术门槛与法规要求

载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属于航空器中的“载人飞行器”类别,需满足:

  • 高载重能力:需承载至少1-2人(含设备),载重通常超过100kg;
  • 高安全性:需具备双电机/多电机冗余、应急降落系统、防火防爆设计等;
  • 严格适航认证:需通过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TC)、生产许可证(PC)、适航证(AC)等认证(如中国亿航EH216-S已获TC,但仍在试点阶段)。

大疆现有技术体系(如飞控算法、电池能量密度、机身材料)未针对载人场景优化,且未申请相关适航认证,因此无法合法载人。

大疆的产品规划与行业定位

大疆的业务重心始终是消费级与专业级非载人无人机,近年也在拓展行业应用(如农业、电力巡检、物流配送),而载人无人机属于“城市空中交通”(UAM)领域,目前主要由专业eVTOL企业(如亿航、Joby、沃兰特)主导,技术路径与消费级无人机差异极大。
截至2024年10月,大疆官方未发布任何载人无人机研发计划,其产品仍聚焦于“让无人机更智能、更易用”的核心方向。

大疆无人机不能载人,其现有产品从设计、技术到法规层面均不支持载人场景,若需体验载人飞行,应关注专业的eVTOL企业(如亿航EH216-S),但需注意该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商业化落地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