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台使用一架无人机(拍摄机)对另一架正在执行特定飞行动作(如编队、绕飞、悬停摆动等,类似“跳舞”)的无人机(目标机)进行拍摄,这种创意拍摄结合了无人机的动态飞行与影像记录,能呈现很有趣的视觉效果,以下是实现这一场景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核心思路

  1. 两架无人机协作:一架作为“目标机”(执行“跳舞”动作),另一架作为“拍摄机”(跟踪拍摄目标机)。
  2. 动作设计:目标机需预设或手动控制飞行路线(如绕圈、八字飞行、上下摆动等),模拟“跳舞”效果。
  3. 拍摄技巧:拍摄机需稳定跟踪目标机,利用无人机的跟拍模式(如“兴趣点环绕”“视觉追踪”)或手动操控保持构图。

具体操作步骤

前期准备

  • 设备要求
    • 目标机:需具备稳定的飞行性能,建议选择抗风性好、续航足够的机型(如DJI Air 3、Mavic 3)。
    • 拍摄机:需搭载高清摄像头(建议4K),且支持跟拍功能(如DJI的“焦点跟随”“智能环绕”)。
  • 场地选择:天台需空旷,远离障碍物(如高楼、电线),确保飞行安全;提前确认是否在禁飞区(可通过“UOM平台”或DJI的“限飞查询”确认)。
  • 法规合规:两架无人机均需实名登记,飞行高度不超过120米,避开人群密集区。

目标机:“跳舞”动作设计

目标机的“跳舞”效果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 预设航线:使用无人机APP(如DJI Fly)的“航线飞行”功能,设置绕点、螺旋上升等路径。
  • 手动操控:飞手通过遥控器控制目标机做规律性动作(如左右横移+上下升降组合,模拟舞蹈节奏)。
  • 编队飞行:若有多架无人机,可设计编队动作(需专业编队设备,如DJI Agras编队系统)。

拍摄机:跟踪拍摄技巧

拍摄机的关键是稳定跟踪目标机,保持画面构图:

  • 智能跟随:在DJI无人机中开启“焦点跟随”或“兴趣点环绕”,选择目标机为跟踪对象,设置半径(如5米)和高度,让拍摄机自动绕目标机旋转拍摄。
  • 手动操控:若目标机动作复杂(如突然变速、转向),需手动调整拍摄机的机位(如侧飞、俯仰),保持目标在画面中心。
  • 构图建议
    • 低角度拍摄:突出目标机的动态感(如贴近地面仰拍)。
    • 高角度拍摄:展示目标机与天台环境的互动(如环绕天台边缘飞行)。
    • 慢动作:若无人机支持高帧率录制(如120fps),可放慢动作,增强“跳舞”的流畅感。

协同飞行注意事项

  • 信号干扰:两架无人机靠得太近可能干扰遥控器信号,建议保持30米以上距离,或使用不同频段(如2.4GHz与5.8GHz)。
  • 安全距离:拍摄机需避免与目标机碰撞,建议开启“避障功能”(如DJI的APAS 5.0)。
  • 续航管理:两架无人机同时飞行耗电快,建议提前充满电池,并预留返航电量(通常保留30%)。

进阶创意:增强“跳舞”效果

  • 灯光搭配:为目标机安装LED灯带(需轻量、防水),夜间飞行时灯光随动作变化,增强视觉冲击。
  • 音乐同步:后期剪辑时将无人机“跳舞”画面与音乐节奏对齐(如动作高潮对应鼓点),提升感染力。
  • 环境互动:让目标机与天台设施互动(如绕灯柱飞行、穿过栏杆间隙),增加画面趣味性。

安全提醒

  • 避免在强风(风力>4级)或雨天飞行,防止无人机失控。
  • 提前观察天台周围环境,确保无鸟类、风筝等干扰物。
  • 飞手需保持视线接触(VLOS),避免依赖屏幕过度专注导致失控。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实现“天台无人机拍跳舞无人机”的创意场景,核心是两架无人机的协同操控与动作设计,结合稳定的拍摄技巧,就能拍出充满科技感与艺术感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