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投弹(或称“无人机载弹药投放”)涉及的无人机类型多样,主要根据用途、规模和技术特点分为军用专用攻击无人机多用途军用无人机(加装武器)以及民用/消费级无人机改装投弹三大类,以下是具体分类和典型代表:

军用专用攻击无人机

这类无人机设计初衷即为“携带武器并执行打击任务”,具备较大的载重能力、长航程和精确打击能力,是现代战场中“察打一体”的核心装备。

中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典型特征:翼展10-20米,载重500-2000公斤,航程2000-10000公里,可挂载精确制导弹药(如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

  • 美国:MQ-9“死神”(Reaper)
    最大载重1.7吨,可挂载4枚“地狱火”导弹或2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航程超6000公里,广泛用于反恐和局部战争(如阿富汗、伊拉克)。
  • 中国:彩虹-5、翼龙-2
    彩虹-5载重1吨,可挂载AR-2空地导弹、FT-7精确制导炸弹;翼龙-2载重480公斤,挂载蓝箭-7激光制导导弹,航程超1万公里,出口多国。
  • 俄罗斯:“猎户座”(Orion)
    载重200-250公斤,可挂载2枚小型空地导弹,航程约2500公里,用于叙利亚战场测试。
  • 以色列:Heron TP(Eitan)
    载重1吨,可挂载SPICE精确制导炸弹,航程超7000公里,具备战略侦察与打击能力。

小型战术攻击无人机

典型特征:翼展3-6米,载重50-300公斤,航程500-1500公里,适合班组或单兵操作,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

  • 美国:MQ-1C“灰鹰”(Gray Eagle)
    MQ-1“捕食者”的升级版,载重450公斤,可挂载4枚“地狱火”导弹,航程约2700公里。
  • 中国:彩虹-3
    载重180公斤,可挂载AR-1空地导弹,航程约1500公里,适合边境巡逻和反恐。

多用途军用无人机(加装武器)

这类无人机原本设计以侦察、监视为主,后通过改装具备投弹能力,属于“侦察-打击”一体化升级。

中型侦察无人机加装武器

  • 美国:RQ-4“全球鹰”(Global Hawk)
    原本是战略侦察无人机(航程2.2万公里),后期试验挂载AGM-158隐身导弹,但未大规模部署。
  • 中国:无侦-7(可能基于侦察平台改装)
    传闻具备挂载小型弹药能力,但官方信息较少,主要用于高空长航时侦察。

战术级无人机加装简易武器

  • 俄罗斯:“副翼”(Forpost)
    以色列“搜索者”MK II的授权生产型号,可挂载2枚50公斤级炸弹,用于局部冲突中的近距离打击。

民用/消费级无人机改装投弹

这类无人机原本用于航拍、农业等民用领域,但因成本低、易获取,被非国家行为体(如极端组织、地方武装)改装用于投掷简易爆炸物,属于“低技术投弹”。

典型平台

  • 大疆消费级无人机:Phantom(精灵)、Mavic(御)、Inspire(悟)系列
    载重0.5-6公斤(如Mavic 3载重约2公斤),可挂载手榴弹、自制炸弹或燃烧瓶,通过手动控制或简易投掷装置释放。
  • 农业无人机:大疆T40、极飞P100
    载重50-100公斤(农业喷洒用途),可改装为投掷更大威力的爆炸物(如迫击炮弹),但操控复杂度更高。

应用场景

  • 局部冲突(如叙利亚、乌克兰):武装组织用大疆无人机投掷手榴弹攻击坦克或步兵。
  • 反恐行动:极端分子用改装无人机袭击检查站或政府目标。
  • 低成本游击战:地方武装利用民用无人机突破传统防空体系。

技术特点总结

  • 军用专用攻击无人机:强调精确打击(GPS/INS制导、红外/电视导引头)、长航时(24-48小时续航)、大载重(可挂载多枚导弹或炸弹)。
  • 民用改装无人机:依赖手动控制或简易定时装置,精度低、威力小,但成本低(数百至数万美元)、隐蔽性强(雷达波反射弱)。

未来趋势

随着AI和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军用攻击无人机正向“蜂群作战”(多机协同投弹)、“隐身化”(降低被探测可能性)和“超小型化”(如巡飞弹)方向演进;而民用无人机改装投弹的威胁,也推动各国研发反无人机系统(如激光炮、电子干扰)。

无人机投弹的核心平台以军用察打一体无人机为主,民用改装则是非传统威胁的典型代表,两者在技术、用途和威胁层级上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