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被其他无人机“绑架”(即被非法控制、干扰或攻击)属于技术安全与法律合规问题,需结合技术防御、法律规范和应急处理来解决,以下是具体建议:

技术防御:预防被劫持

  1. 加强通信安全

    • 选择支持加密通信协议(如AES加密)的无人机,避免使用未加密的WiFi或开放频段控制。
    • 定期更新无人机固件,修复已知漏洞(部分厂商会通过固件升级修复安全缺陷)。
  2. 抗干扰设计

    • 优先选择具备“抗GPS欺骗”功能的无人机(如双频GPS、惯性导航辅助),防止定位信号被篡改。
    • 使用跳频通信技术(FHSS),降低信号被干扰或截获的风险。
  3. 物理防护

    • 关闭无人机的“自动跟随”或“开放API”功能,避免被恶意程序入侵。
    • 对关键部件(如飞控系统)增加物理屏蔽,防止电磁脉冲(EMP)攻击。

应急处理:发现被绑架时

  1. 立即切断控制

    • 手动触发“一键返航”或“紧急降落”功能(若未被完全控制)。
    • 关闭遥控器电源,或拔掉无人机电池(若可行),终止非法控制。
  2. 定位与追踪

    • 若无人机支持“丢失定位”功能(如大疆的“查找我的无人机”),通过手机APP定位其位置。
    • 联系当地公安或民航部门,利用无人机注册信息(如中国需实名登记)协助追踪。
  3. 反制设备(需合法授权)

    • 普通用户禁止使用干扰枪、信号压制器等设备(可能违反《无线电管理条例》)。
    • 若涉及公共安全(如恶意攻击重要设施),应由警方或授权单位使用合规反制手段。

法律与合规:事后处理

  1. 报告监管部门

    • 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或民航地区管理局(如华东、中南管理局)报告,提供无人机型号、序列号、被攻击时间及位置。
    • 保留飞行记录(如APP日志、视频录像)作为证据。
  2. 维权与追责

    • 若造成财产损失或安全隐患,可依据《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追究攻击方责任。
    • 若涉及黑客攻击或破坏航空安全,可能触犯《刑法》中的“破坏交通工具罪”或“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长期预防建议

  • 选择合规产品:购买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认证(如CAAC)或当地监管认证的无人机。
  • 飞行前检查:确认无人机固件为最新版本,关闭不必要的远程控制功能(如“云控”)。
  • 避免敏感区域:不在政府、军事、机场等禁飞区附近飞行,降低被恶意攻击的风险。

无人机被绑架需结合技术防御(加密、抗干扰)、应急操作(切断控制、报告监管)和法律追责(合规反制、维权)综合应对,普通用户应优先保障自身安全,避免擅自使用反制设备,及时联系专业机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