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无人机时空中遇到其他无人机,首先要保持冷静,确保安全第一,以下是具体的应对步骤和注意事项:
立即采取安全操作,主动避让
- 停止危险动作:避免急转弯、快速升降等容易失控的操作,防止两机距离过近。
- 主动改变路径:
- 若对方在你左侧,可向右调整方向;若在右侧则向左调整。
- 若高度相近,可降低或提升自身高度(至少30米以上垂直距离)。
- 若对方悬停,可绕行其后方或上方(保持安全距离)。
- 利用避障功能:如果无人机有视觉避障或雷达避障(如大疆的APAS),可开启辅助避让(但不要完全依赖,手动控制更可靠)。
观察对方状态,判断风险
- 是否为合法飞行:
- 合法无人机通常有实名登记(机身有二维码或编号),且在视距内飞行(500米内)。
- 若对方无人机无标识、飞得过高(超120米)或靠近敏感区域(机场、政府楼),可能是“黑飞”,需警惕。
- 是否有异常行为:
若对方主动靠近、长时间悬停在你附近,或飞行轨迹不规则(如突然加速、急停),可能是操作失误或恶意干扰,需立即远离。
沟通与报告(必要时)
- 尝试联系对方操作者:
- 若对方无人机有联系方式(如机身贴电话),可拨打沟通,说明位置并协商避让。
- 若无联系方式,可通过公共频率喊话(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常用的144.500MHz,但需有相关设备)。
- 报告管理部门:
若对方行为危险(如贴近、干扰飞行),或疑似“黑飞”(无登记、超限),立即向当地民航部门(如中国民航局无人机云系统UOM)或公安110报告,提供时间、位置、无人机特征等信息。
事后复盘,预防再次发生
- 飞前检查:
- 使用APP(如UOM、飞友社区)查看附近是否有其他无人机登记飞行,避开热门时段。
- 确保无人机信号稳定(远离高楼、电磁干扰源),避免被其他无人机信号干扰。
- 选择合适场地:尽量在空旷、人少的区域飞行(如公园、郊区),避开机场、高铁站、军事区等禁飞区。
关键原则:责任与法律
根据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实施):
- 微型/轻型无人机在适飞空域飞行,需遵守“50米视距内、120米高度”限制,且主动避让其他航空器。
- 若因未避让导致事故,操作者需承担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
遇到其他无人机时,优先保证自身无人机安全,主动避让;观察对方状态,必要时报告;飞前做好预防,减少冲突风险,安全飞行,从主动避让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