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使用的核心条件
-
取得飞行许可
- 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使用民用无人机进行商业或高空飞行(如120米以上、距人群150米内),必须向当地空管部门申请飞行计划并获得批准。
- 个人用途:若仅用于娱乐、家庭监控等低风险场景,通常无需许可,但需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的要求。
-
遵守空域限制
- 禁止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军事禁区、政府机关等敏感区域飞行。
- 需避免干扰其他航空器、人员或公共安全。
违法情形
-
未经许可飞行
- 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无人机进行商业拍摄、高空拍摄或进入禁飞区,可能面临:
- 行政处罚:罚款(最高1万元)、没收设备;
- 刑事责任:若因无人机操作导致重大事故(如撞机、伤人),可能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或危险驾驶罪。
- 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无人机进行商业拍摄、高空拍摄或进入禁飞区,可能面临:
-
侵犯隐私或公共利益
- 未经允许拍摄他人隐私(如住宅、公共场所内的人员)可能违反《民法典》第1032条(隐私权保护)。
- 拍摄涉及国家安全、商业机密或军事设施的内容,可能触犯《刑法》第286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或《反间谍法》。
-
操作不当
飞行时未保持安全距离、失控坠落或引发次生灾害(如砸伤路人、损坏财产),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特殊场景风险
- 商业拍摄:若使用无人机进行广告、影视拍摄等商业活动,需提前向民航局申请空域许可,并购买责任保险。
- 公众活动:在集会、游行等公共场合使用无人机,可能因扰乱公共秩序被治安管理处罚。
建议
- 合规操作:购买合法设备,注册实名认证,通过“民航局民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登记。
- 了解禁飞区:通过“民航局民用无人机空域查询系统”或空管部门APP确认飞行区域。
- 避免敏感场景:不拍摄军事设施、政府机关、机场等禁飞目标。
无人机拍照本身不违法,但需严格遵守飞行许可、空域限制和隐私保护规定,若因操作不当或违规拍摄引发法律纠纷,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建议用户充分了解当地法规,确保飞行安全与合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