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通信(近距离交互)

适用场景:同一操作员控制多架无人机(编队飞行)、数据实时传输(如拍照/录像)、低延迟控制。

  • 无线射频通信
    • 专用协议:如DJI的Link、Parrot的Sky Controller等专用遥控器,通过Wi-Fi或蓝牙与无人机通信。
    • 开源协议:如MAVLink(开源无人机通信协议),可通过串口、USB或Wi-Fi连接多架无人机。
  • 操作步骤
    1. 确保无人机已开机并处于飞行模式。
    2. 操作遥控器或地面站软件,选择“多机模式”或“编队模式”。
    3. 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扫描并连接目标无人机。
    4. 确认连接成功后,可发送控制指令或共享数据。

中距离通信(协作任务)

适用场景:多架无人机协同作业(如测绘、物流、救援)。

  • VLC(可见光通信)
    • 通过无人机灯光(LED)发射特定频率的光信号,另一架无人机通过摄像头或专用接收器解码信号。
    • 优点:抗干扰强,适合低空环境。
  • 专用无线模块

    如DJI的OcuSync 3.0、Parrot的Sky Beacon等,支持多机对讲和数据共享。

  • 操作步骤
    1. 配置每架无人机的通信参数(如频段、信道)。
    2. 在地面站软件中设置多机任务,指定每架无人机的角色(如领航员、侦察机)。
    3. 启动任务后,无人机通过无线信号协同工作。

长距离通信(远程监控)

适用场景:无人机群执行远距离任务(如边境巡逻、农业监测)。

  • 卫星通信
    • 使用如Thales Alenia Space的Skylink或低轨卫星(如Starlink)实现全球覆盖。
    • 优点:无地理限制,但成本高。
  • 蜂窝网络(4G/5G)

    通过移动网络模块(如DJI的Air Unit)传输数据,但受信号强度限制。

  • 操作步骤
    1. 为每架无人机配备通信模块,并注册到同一网络。
    2. 在地面站软件中配置远程任务,指定通信路径。
    3. 监控无人机状态,实时调整任务参数。

专用硬件连接(专业级)

适用场景:工业级无人机集群、高精度协同。

  • 总线通信
    • CAN总线:通过CAN协议连接多架无人机,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如机器人总线)。
    • RS-485/RS-232:用于工业环境中的稳定通信。
  • 机器人框架

    使用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或ROS 2,通过TCP/IP或UDP协议实现多机协同。

  • 操作步骤
    1. 将每架无人机接入同一总线网络。
    2. 在ROS中配置节点,定义无人机角色和任务。
    3. 启动节点后,无人机通过总线同步状态和执行指令。

注意事项

  1. 安全认证:确保连接协议符合民航局或相关机构的安全标准(如DJI的Air Unit需通过认证)。
  2. 频段选择:避免干扰民用频段(如2.4GHz、5.8GHz),优先使用专用频段。
  3. 数据加密:传输敏感数据时启用加密(如AES-256)。
  4. 备用方案:采用双链路(如Wi-Fi+4G)或混合通信模式,提高可靠性。

示例:DJI多机编队飞行

  1. 确保所有无人机电量充足,关闭避障功能(测试阶段)。
  2. 操作遥控器进入“多机模式”,选择编队任务。
  3. 地面站软件中配置编队参数(如间距、高度差)。
  4. 启动任务后,无人机通过OcuSync 3.0协议同步飞行。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并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和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