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投放小无人机的行为是否违法,需结合具体情境综合判断,主要涉及以下法律和监管要求:
核心法律依据
中国对无人机的管理主要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及相关配套规定,核心关注点包括:实名登记、空域申请、操作资质、飞行用途等。
违法与否的关键判断点
无人机类型与资质要求
- 大无人机(投放母机):需确认其类型(微型、轻型、小型、中型、大型)。
- 微型/轻型无人机(空机重量≤4kg,最大起飞重量≤7kg):在适飞空域(真高120米以下)飞行,一般无需执照,但需完成培训;
- 小型/中型/大型无人机:需取得操控员执照,且飞行前需向空管部门申请空域和航线。
- 小无人机(被投放子机):同样需符合类型对应的登记、资质要求,若子机未实名登记或操作人员无资质,可能违法。
空域与飞行许可
- 中国空域分为管制空域(如真高120米以上、空中禁区、限制区等)和适飞空域(真高120米以下,部分区域受限)。
- 若大无人机在管制空域内飞行或投放子机,或子机进入管制空域,必须提前向飞行管制部门申请并获批,否则构成“未经批准飞行”,违反《条例》。
操作行为合规性
- 投放过程:大无人机在飞行中释放小无人机,可能被视为“组合飞行”或“空中投放”,需确保操作符合安全规范(如避免干扰其他航空器、确保子机可控)。
- 用途合法性:若投放用于非法目的(如运输违禁品、侵犯隐私、干扰公共秩序等),无论是否合规飞行,均构成违法。
其他限制
- 部分地区(如机场周边、军事禁区、党政机关附近)设有永久或临时禁飞区,在此类区域投放无人机,即使符合一般规定,也可能因违反禁飞令而违法。
可能违法的情况
若存在以下任一情形,该行为可能违法:
- 大无人机或小无人机未实名登记;
- 操作人员未取得相应资质(如驾驶中型无人机无执照);
- 未申请或未获批管制空域飞行许可;
- 在禁飞区(如机场周边)投放;
- 投放用于非法用途(如窃密、运输违禁品)。
建议
若需进行此类操作,应:
- 确认大、小无人机的类型,完成实名登记;
- 操作人员取得对应资质(如需);
- 提前向当地民航部门或空管单位申请空域和航线;
- 确保投放用途合法,避免进入禁飞区。
无人机投放小无人机本身不必然违法,但需严格遵守实名登记、空域申请、资质要求等规定,否则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设备)或刑事责任(如涉及非法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