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求
-
通信链路稳定
- 确保主控无人机与从属无人机之间通信可靠,延迟低、丢包率低。
- 推荐使用专用的无人机集群通信协议(如Open VX、DroneCAN),避免公网通信受干扰。
-
定位精度
- 从属无人机需具备高精度定位能力(如RTK模块),确保起飞时与主控无人机位置同步。
- 避免因定位误差导致碰撞或偏移。
-
避障与防撞
- 主控无人机需具备障碍物感知能力(如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从属无人机可配备基础避障模块。
- 起飞前执行环境扫描,避开人员、建筑等障碍物。
-
飞行控制算法
- 主控无人机需具备协同控制算法,协调多机起飞顺序、高度、速度。
- 从属无人机需遵循主控指令,避免自主决策导致冲突。
法规与安全要求
-
空域管理
- 在空域开放区域起飞,避免进入禁飞区、临时管控区或人群密集区。
- 提前向空管部门报备,获取起飞许可(如商业飞行需办理空域申请)。
-
飞行高度与速度
- 起飞高度不超过当地空域限制(如500米以下),速度不超过最大空速。
- 避免在低空飞行,防止地面障碍物碰撞。
-
应急预案
- 制定单机故障、通信中断等应急措施,确保从属无人机可安全返航或降落。
- 携带备用电池、降落伞或抛投装置(如消防无人机需携带灭火弹)。
操作规范
-
起飞前检查
- 检查主控与从属无人机的电量、螺旋桨、固件版本是否一致。
- 确认通信频道、频点、加密设置正确。
- 执行环境扫描,确认无障碍物和干扰源。
-
起飞流程
- 主控无人机先起飞至安全高度,从属无人机在主控指令下依次起飞。
- 保持最小安全距离(如5米以上),避免气流干扰。
-
飞行监控
- 主控无人机实时监控从属无人机的位置、电量、状态。
- 若从属无人机失控,主控需立即接管控制或触发返航。
特殊场景要求
-
夜间或恶劣天气
- 启用灯光、反光标识,确保主从无人机可见性。
- 降低飞行速度,增加安全缓冲区。
-
人员密集区
- 避免在机场、学校、医院等区域起飞。
- 使用降落伞或抛投装置,确保紧急情况下安全着陆。
-
物流配送场景
- 确保从属无人机携带货物时重心稳定,避免偏移。
- 提前规划飞行路径,避开禁飞区和人流高峰。
案例参考
- 消防灭火:主控无人机先抵达火场,从属无人机携带灭火弹依次起飞,形成空中灭火网络。
- 农业植保:主控无人机规划航线,从属无人机分批次喷洒农药,避免重叠喷洒。
- 影视拍摄:主控无人机拍摄全景,从属无人机跟拍,需提前校准镜头角度。
无人机接无人机起飞需满足通信可靠、定位精准、避障完善、法规合规四大核心要求,同时结合具体场景调整操作流程,建议参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及行业规范,确保飞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