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操作,确保安全
- 断电/关闭电源:迅速关闭所有无人机电源,防止二次碰撞或失控。
- 检查人员状态:确认周围人员无受伤,必要时联系急救。
- 设置警示标志:在事故现场周围放置警示牌,避免其他无人机靠近。
评估损失与风险
- 检查设备状态:
- 航拍无人机:检查镜头、云台、电池、机身是否损坏(如变形、裂缝)。
- 撞击无人机:查看电机、螺旋桨、机身是否受损(如断裂、变形)。
- 判断飞行状态:若撞击导致失控,需排查飞行控制系统是否受影响。
- 评估飞行环境:检查是否因天气(如大风、雨雪)或操作失误导致事故。
收集证据
- 记录现场:用手机或相机拍摄碰撞前后的照片/视频,包括设备位置、飞行轨迹、天气条件。
- 保存飞行日志:若设备支持,导出飞行数据(如高度、速度、GPS轨迹)作为证据。
- 证人证言:若有目击者,记录其联系方式及描述。
责任认定与协商
- 责任划分:
- 操作失误:若撞击因操作不当(如视线不佳、飞手分心)导致,操作方可能承担主要责任。
- 设备故障:若设备存在缺陷(如老化、设计问题),需联系制造商或经销商。
- 第三方干扰:如被其他无人机、鸟类或物体撞击,需收集证据证明对方责任。
- 协商解决:
- 与对方协商赔偿或维修费用(建议书面记录协议)。
- 若协商无果,可联系当地航空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调解。
预防措施
- 升级设备:使用具备避障功能的无人机(如DJI Air 3、Mavic 3系列),或开启视觉定位系统。
- 环境评估:飞行前检查天气、空域是否允许,避免在高楼、人群密集区飞行。
- 飞行规范: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保持视觉目视飞行。
- 备份方案:购买无人机保险,降低事故损失风险。
法律与合规
- 飞行许可:在禁飞区或人口密集区飞行需提前申请空域许可。
- 隐私保护:航拍无人机需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如未经允许拍摄他人)。
- 记录保存:保存飞行日志、事故报告等文件,以备后续法律或保险需要。
示例场景处理
- 场景1:航拍无人机在公园飞行时被另一架无人机撞击,导致镜头损坏。
- 处理:立即停止飞行,联系对方操作方协商赔偿,检查航拍无人机是否可维修。
- 场景2:航拍无人机在农田作业时被风力吹撞,机身变形。
- 处理:评估设备价值,若无法修复则申请保险理赔,检查农田周边是否符合飞行规范。
优先确保安全,收集证据后明确责任,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飞行规范,降低未来事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