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无人机定义与分类

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

  • 轻型无人机:空机重量≤4kg,最大起飞重量≤7kg,最大飞行速度≤100km/h,无线电台发射功率≤25mW。
  • 超轻型无人机:空机重量≤1.5kg,最大起飞重量≤2.5kg(部分场景可能适用更宽松规定)。

核心管理要求

  1. 实名登记

    • 首次飞行前:在民航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实名登记,填写机型、购买凭证、持有人信息。
    • 有效期:无人机信息需长期保存,若更换设备或持有人需重新登记。
  2. 飞行前检查

    • 设备状态:检查电池电量、螺旋桨、GPS信号、避障功能等。
    • 环境评估:避开禁飞区(如机场、军事基地)、人群密集区、高压线等。
    • 天气限制:风速≤5m/s,能见度≥500米,无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
  3. 飞行区域限制

    • 禁飞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军事管理区、监狱、政府机关等。
    • 限飞区: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具体以当地政府公告为准)。
    • 临时管控:大型活动、自然灾害期间可能临时划定禁飞区。
  4. 飞行高度限制

    民用轻型无人机不得飞越人群或建筑物上方,通常建议高度≤120米。

特殊场景要求

  1. 夜间飞行

    需开启无人机灯光(如红色/绿色频闪灯),并提前向空管部门报备。

  2. 跨区域飞行

    离开登记地飞行前,需向当地空管部门报备飞行计划(如跨省、跨市)。

  3. 商业用途

    若用于拍摄、测绘、物流等商业活动,需额外申请《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违规后果

  • 首次违规:警告或罚款(最高500元)。
  • 重复违规:没收设备、暂扣执照,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 造成事故:需承担民事赔偿或刑事责任。

合规操作建议

  1. 学习法规:通过民航局官网或授权培训机构学习《CCAR-92部》及地方细则。
  2. 使用合规设备:选择已通过型号合格证(TC)的无人机,避免改装。
  3. 保持通讯畅通:携带对讲机或手机,随时与空管保持联系。
  4. 应急预案:提前规划返航路线,确保设备具备失控返航功能。

地方性规定

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可能出台更严格的禁飞区或报备要求,建议飞行前查询当地公安局或空管部门公告。

提示:轻型无人机操作需谨慎,确保飞行安全的同时遵守法规,避免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