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前准备

  1. 检查设备状态

    • 确认主无人机(母机)和辅助无人机(子机)电量充足,螺旋桨、电池、相机等部件无损坏。
    • 检查主无人机挂载点是否稳固,子机固定装置(如卡扣、夹具)是否可靠。
  2. 了解系统参数

    • 熟悉主、子机的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专用图传)、最大载荷、飞行距离限制。
    • 确认子机是否支持自动返航、避障等功能。
  3. 制定飞行计划

    • 规划子机发射、作业和回收路径,避免障碍物或人员。
    • 设置主无人机与子机的通信频道,防止信号干扰。

操作步骤

  1. 子机装载

    • 将子机放置在主无人机挂载点,通过机械或磁吸方式固定。
    • 启动主无人机,执行自动校准(如视觉定位、IMU校准),确保挂载点稳定。
  2. 起飞与飞行

    • 主无人机以正常模式起飞,子机待命。
    • 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发送指令,控制子机脱离主机(如按下“释放”按钮或触发预设任务)。
    • 子机起飞后,主无人机可继续执行原任务,或切换至跟踪模式跟随子机。
  3. 协同作业

    • 侦查任务:子机拍摄高清影像,主无人机实时回传数据至地面站。
    • 运输任务:子机携带小物件(如药品、物资)到达指定地点后,主无人机回收。
    • 多机协同:多台子机可分散作业,主无人机协调任务分配。
  4. 子机回收

    • 通过遥控器或地面站发送返航指令,子机返回主无人机。
    • 主无人机悬停等待子机降落,手动或自动接住子机。

关键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 避免在人群、高压线或复杂环境(如森林)中操作。
    • 保持主、子机通信距离在有效范围内(1km)。
  2. 重量与平衡

    • 确保子机重量不超过主无人机最大载荷,避免影响飞行稳定性。
    • 检查挂载点重心,防止主无人机侧翻。
  3. 法律合规

    • 遵守当地无人机飞行法规(如禁飞区、高度限制)。
    • 避免在军事区、机场等敏感区域操作。
  4. 应急处理

    • 子机失控时,主无人机可立即启动返航程序。
    • 携带备用电池和工具,便于快速修复故障。

高级技巧(可选)

  • 路径规划:使用地面站软件(如DJI GS Pro)预设子机飞行轨迹,主无人机自动跟随。
  • AI协同:部分机型支持AI识别目标(如建筑物、车辆),自动调整子机任务。
  • 数据链加密:敏感任务使用专用加密通道传输数据,防止泄露。

“无人机背无人机”操作需兼顾主、子机的协同性与安全性,建议从简单任务(如侦查)开始练习,逐步掌握复杂场景下的任务分配和应急处理能力,若首次尝试,建议先在空旷场地进行模拟操作,熟悉系统后再执行实际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