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应对措施

  1. 紧急避让

    • 优先选择空旷区域:快速调整航线至开阔地带,避免在人群、建筑物或高压线附近飞行。
    • 手动操控:若无人机支持手动模式,手动控制飞行方向,优先向侧后方或下方避让。
  2. 关闭螺旋桨(如有条件)

    立即停止电机转动(部分高端机型配备紧急停机按钮),降低碰撞风险。

  3. 降低飞行高度

    若两机高度接近,优先下降至安全高度(如10米以下),减少高空坠落风险。

后续处理步骤

  1. 检查无人机状态

    • 关闭电源,检查螺旋桨、机身及摄像头是否有损伤。
    • 备份存储数据(如视频、照片),避免数据丢失。
  2. 联系飞行场地管理方

    若在机场、禁飞区或公共场所,立即报告并遵守当地规定。

  3. 评估责任与损失

    确认是否涉及第三方财产或人员伤害,必要时报警或联系保险公司。

预防措施

  1. 使用避障系统

    • 开启前视红外、激光雷达或视觉避障功能,提前检测障碍物。
    • 定期校准传感器,确保避障灵敏度。
  2. 规划飞行路线

    • 使用DJI Go、Autel Explorer等APP提前规划航线,避开禁飞区、人群密集区。
    • 开启“返航点”功能,避免迷路或失控。
  3. 保持安全距离

    • 与其他无人机保持至少50米距离,与障碍物保持30米以上。
    • 避免在密集人群或低空飞行(如广场、街道)。
  4. 更新固件与软件

    定期更新无人机及遥控器固件,修复已知漏洞。

  5. 应急预案

    • 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掌握“失控返航”“返航点切换”等技能。
    • 随身携带备用电池、充电器及工具包。

特殊场景处理

  • 在禁飞区飞行:立即降落并联系当地空管部门。
  • 与载人飞机相遇:优先避让,避免干扰民航运行。
  • 多机编队飞行:提前约定通信频率,统一避让指令。

法律与责任

  • 遵守当地法规:如中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实名登记、禁飞区禁飞。
  • 投保责任险:覆盖第三方损失及自身责任。

通过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降低碰撞风险,确保飞行安全,若发生事故,需保留现场证据并配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