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DJI)作为全球领先的无人机技术公司,其产品不仅在消费级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积极拓展专业级和工业级应用,关于潜水无人机领域,大疆虽未直接推出传统意义上的“潜水无人机”(即能在水下独立作业的无人机),但通过与其他技术厂商合作或推出相关配件,已间接参与潜水相关设备的开发,以下是详细分析:
- 水下遥控设备:大疆曾推出过“DJI ROV”(遥控潜水器)和“Tello EDU”(可编程无人机),但这些产品更多是为水面或近海作业设计,而非直接用于水下自主航行。
- 与专业潜水厂商合作:大疆与Hughes Marine等公司合作,推出“水下无人机”(如UHD系列),这些设备可通过水下机器人臂或拖拽方式完成检测、拍摄等任务,但需搭配大疆的地面控制站或软件使用。
- 技术融合:大疆的“Mavic系列”和“Inspire系列”无人机可通过远程控制或预设航线在水面附近作业,部分型号支持“沙滩模式”(防沙设计),但水下功能有限。
替代方案:大疆生态下的潜水设备
若用户需要水下作业能力,可考虑以下结合大疆生态的产品:
- 水下相机/镜头:大疆的“Action 4”运动相机支持15米防水,可搭配潜水壳使用,适合拍摄水下视频。
- ROV(遥控潜水器):如“Spartan ROV”(需搭配大疆遥控器)或“Jade ROV”,可实现水下航行、拍摄和样本采集。
- 多光谱成像设备:大疆与Parrot等公司合作,推出可搭载于无人机或ROV上的水下传感器,用于水质监测或生态研究。
行业趋势与未来方向
- 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大疆可能通过收购或研发进入AUV领域,开发可在复杂水下环境中自主作业的设备。
- AI与传感器融合:未来大疆或推出集成AI视觉、声呐和化学传感器的潜水机器人,用于深海探测或救援任务。
- 生态合作:与海洋科技公司合作,将大疆的无人机技术(如避障、续航)应用于水下设备,提升作业效率。
用户需求建议
- 轻度潜水爱好者:大疆Action 4或Osmo Action 5 Pro(支持15米防水)已能满足水下拍摄需求。
- 专业作业需求:需结合专业ROV或定制化设备,如“BlueROV2”(开源)或“Sentinel ROV”(商业版)。
- 行业解决方案:如海洋监测、科考等,可咨询大疆企业级部门或合作伙伴。
大疆目前未推出传统意义上的潜水无人机,但通过生态合作和配件开发,已为用户提供部分水下作业能力,未来若进入该领域,大疆可能凭借其技术优势(如AI、续航、稳定性)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对于专业用户,建议选择行业认可的ROV或与大疆生态互补的解决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