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断电与停止操作

  • 关闭电源:长按无人机开关,避免长时间通电导致电池或电路板短路。
  • 移除电池:如果电池可拆卸,尽快取出以减少进水风险。

打捞与初步处理

  • 打捞无人机:使用工具(如长杆、网兜)或协助他人快速打捞,避免因河水流动导致无人机被冲远。
  • 表面清理:用干燥布或纸巾擦干外壳、螺旋桨、摄像头等部位的水渍,防止内部生锈或短路。

拆解与干燥处理

  • 拆卸关键部件
    • 电池:单独干燥,避免与其他部件接触。
    • 螺旋桨:检查是否变形或松动,必要时更换。
    • 摄像头/云台:用无水酒精或棉签清理镜头,防止进水腐蚀。
  • 内部干燥
    • 将主板、电机等部件用干燥布包裹,放入装有干燥剂(如硅胶)的密封盒中,静置24-48小时。
    • 避免使用吹风机等热源,防止元件受热损坏。

测试与调试

  • 通电测试:首次通电前确保所有部件完全干燥,连接电池后观察电机转动是否正常。
  • 定位校准:若无人机支持GPS,重新校准指南针,避免漂移。
  • 试飞检查:在开阔无障碍区域进行短途飞行,观察飞行稳定性及摄像头成像效果。

预防措施与后续维护

  • 防水保护
    • 购买防水套或防水袋,降低再次进水风险。
    • 飞行前检查螺旋桨、摄像头、电池仓等部位是否密封良好。
  • 定期维护
    • 清洁螺旋桨和机身,避免灰尘积累。
    • 更新固件,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
  • 购买保险:考虑购买无人机保险,覆盖意外损失。

特殊情况处理

  • 电池进水:若电池表面有水渍,需彻底干燥后再使用,避免短路。
  • 传感器损坏:如GPS、IMU等,可能需专业维修或更换。
  • 数据丢失:若无人机支持SD卡存储,检查数据是否完好。

注意事项

  • 安全第一:打捞时确保自身安全,避免溺水或触电。
  • 法律合规:在公共水域打捞时,注意遵守当地法规。
  • 专业帮助:若无人机损坏严重,建议联系售后或专业维修人员。

通过以上步骤,多数无人机可在进水后恢复使用,但需根据实际损坏情况评估是否值得修复,预防措施和定期维护是减少类似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