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降低飞行高度
- 原因:低空飞行能减少其他无人机与地面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的碰撞风险。
- 操作:缓慢将无人机推杆(降低高度),同时观察周围环境。
保持安全距离
- 推荐距离:与另一架无人机保持至少 30米(100英尺) 的水平距离,垂直距离至少 15米(50英尺)。
- 特殊情况:若对方无人机在远距离且飞行方向明确,可尝试保持更大距离;若对方机动频繁,立即撤离。
观察并判断意图
- 确认方向:通过视觉或遥控器屏幕观察对方无人机的飞行轨迹。
- 判断风险:若对方在偏离路线或高速接近,立即改变自身飞行方向。
立即暂停飞行(如可能)
- 若可控:若对方无人机明显失控或逼近,尝试通过遥控器返航或降落。
- 若失控:立即切断电源(长按开关),避免成为“风筝”或被卷入螺旋桨。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操作
- 反应过度:快速拉杆可能导致无人机翻滚或坠落,增加碰撞风险。
- 优先安全:若双方无法协调,以自身安全为首要。
联系对方(如有条件)
- 无线电沟通:若双方在无线电通信范围内,尝试用备用频道联系对方,请求避让。
- 社交媒体/论坛:若无法直接沟通,可事后通过无人机社区报告事件。
事后复盘
- 记录数据:若无人机支持,保存飞行日志(如GPS轨迹、高度变化)。
- 分析原因:判断是环境因素(如风速、视线受阻)还是操作失误(如突然转向)。
预防措施
- 更新固件:确保无人机和遥控器固件为最新版本,优化避障功能。
- 遵守法规:了解当地无人机飞行规则(如高度限制、禁飞区),避免违规飞行。
- 提前规划:飞行前使用地图软件(如DroneDeck)标注禁飞区、障碍物。
特殊场景处理
- 低空飞行:在开阔区域飞行,避免在人群或高楼附近操作。
- 恶劣天气:强风、雨雪天气下避免飞行,降低失控风险。
- 夜间飞行:确保灯光可见,避免误判对方位置。
法律与责任
- 保险:购买无人机责任险,覆盖碰撞造成的第三方损失。
- 报备:大型无人机或商业用途需提前向相关部门报备。
保持冷静、观察环境、保持距离是关键,若无法协调,以自身安全为重,通过定期复盘和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碰撞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