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定位系统(Visual SLAM)

  • 原理:通过摄像头捕捉环境中的特征点(如纹理、颜色、边缘等),结合算法(如ORB-SLAM、VINS-Mono)实时构建地图并定位无人机位置。
  • 特点
    • 成本低:仅需摄像头,无需额外传感器。
    • 依赖环境:需有足够对比度的纹理环境(如室内装修、家具)。
    • 局限性:光线不足或纯色环境(如白色墙壁)可能导致定位失败。

红外传感器(IR Sensors)

  • 原理:发射红外光并检测反射信号,通过光强变化或反射角度计算距离。
  • 特点
    • 抗干扰强:不受环境光线影响。
    • 精度较低:通常用于粗略测距或避障。
    • 应用场景:配合其他传感器使用,增强稳定性。

超声波传感器(Ultrasonic Sensors)

  • 原理:通过发射和接收超声波脉冲计算距离。
  • 特点
    • 近距离精准:适合低空(<5米)避障。
    • 方向性差:需多传感器组合避免盲区。
    • 环境干扰:湿度、风速可能影响精度。

激光雷达(LiDAR)

  • 原理:发射激光束并测量反射时间,生成高精度点云地图。
  • 特点
    • 精度高:适合复杂环境(如仓库、工厂)。
    • 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
    • 应用场景:专业级无人机或工业级应用。

IMU(惯性测量单元)

  • 原理:通过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实时监测无人机姿态和运动。
  • 特点
    • 核心传感器:单独使用易漂移,需与其他系统融合。
    • 补足定位:在视觉/激光雷达失效时提供临时姿态数据。

深度学习与AI算法

  • 原理:通过神经网络处理传感器数据,优化定位精度。
  • 特点
    • 自适应性强:可处理非结构化环境(如动态障碍物)。
    • 计算复杂:需高性能处理器支持。

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

  • 原理:结合GPS/北斗信号与地面基站数据,实现厘米级定位。
  • 特点
    • 室外优先:需基站覆盖,室内易受干扰。
    • 应用场景:专业测绘、农业无人机。

大疆无人机的技术选型

大疆室内无人机(如Mavic系列、Air系列)通常采用以下组合:

  • 视觉定位:主摄像头(如Intelligent Flight Battery)实现基础定位。
  • 超声波/红外:辅助低空避障和粗略测距。
  • IMU:实时监测姿态,补足定位漂移。
  • GPS:室外模式使用,室内自动切换至视觉/IMU模式。

挑战与解决方案

  • 环境变化:动态障碍物(如人、动物)需AI算法快速识别。
  • 弱光/纯色环境:使用红外或深度学习增强定位。
  • 计算资源限制:优化算法(如轻量化神经网络)降低功耗。

大疆室内无人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视觉+IMU+超声波)和智能算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稳定飞行,具体技术选择取决于成本、精度和功耗需求,工业级应用可能升级为激光雷达或RTK,消费级则依赖视觉与AI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