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飞行

  • 紧急降落:若两架无人机均能控制,应立即启动降落程序,避免进一步碰撞。
  • 失控处理:若无法控制,优先断开电源,防止碰撞加剧。

评估损伤与安全风险

  • 设备检查
    • 检查两架无人机的机身、螺旋桨、电机、电池是否受损。
    • 观察是否有火花、烟雾或异常发热,警惕电池短路风险。
  • 人员安全
    • 确认周围人员是否安全,避免碰撞引发坠物或二次伤害。
    • 若有人员受伤,立即就医并联系紧急救援。

停止使用受损设备

  • 隔离风险:将受损无人机移至安全区域,避免无人看管导致二次事故。
  • 检查电池:即使未发现电池问题,也应避免立即充电,防止短路。

记录事故详情

  • 现场照片:拍摄两架无人机的损伤部位及周围环境。
  • 飞行日志:若设备支持,导出飞行数据以分析事故原因。
  • 操作记录:回忆事故前的飞行动作(如高度、速度、航线),帮助复盘。

分析事故原因

  • 操作失误
    • 高度控制不当(如急降、失控)。
    • 避障系统故障或未开启。
    • 信号干扰(如电磁波、GPS信号丢失)。
  • 设备故障
    • 电机、电池、桨叶等部件老化或损坏。
    • 飞行控制系统故障。
  • 环境因素
    • 强风、低能见度或复杂地形。
    • 他人干扰(如其他无人机、鸟类)。

修复或报废设备

  • 轻微损伤
    • 更换受损部件(如桨叶、电池)。
    • 校准飞行参数(如IMU、指南针)。
  • 严重损伤
    • 报废无法修复的设备,避免二次使用。
    • 联系制造商或专业维修服务。

预防措施

  • 操作规范
    • 始终保持视觉或视觉+遥控器(VLOS/BVLOS)模式。
    • 避免在人群密集区、禁飞区飞行。
    • 定期检查设备状态,更新固件。
  • 环境管理
    • 飞行前检查天气(风速、能见度)。
    • 远离高压线、建筑物等危险区域。
  • 保险与备份
    • 购买无人机保险,覆盖事故损失。
    • 备份飞行数据,便于事后分析。

法律与责任

  • 合规性:确认飞行区域是否允许无人机操作,避免违法。
  • 责任界定
    • 若因他人干扰导致事故,可向其索赔。
    • 若因自身操作失误,需承担相应责任。

此类事故需冷静处理,优先保障安全,再分析原因并修复设备,通过规范操作、环境管理和保险预防,可显著降低类似风险,若事故频繁发生,建议接受专业培训或调整飞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