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销售无人机的核心条件

  1. 取得经营资质

    • 需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如民航局)备案,取得《营业执照》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如涉及商业运营)。
    • 若仅销售民用无人机(如消费级无人机),需确保产品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等要求。
  2. 产品合规性

    • 销售的无人机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系统技术要求》等),并附有适航证书(如工业级无人机需取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或生产许可证)。
    • 禁止销售未经认证的“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无型号合格证、无适航证书)。
  3. 用户资质审核

    若涉及商业销售(如给企业、政府机构),需核实购买方是否具备合法使用无人机的资质(如空域使用许可、操作人员培训合格证等)。

可能触犯的法律风险

  1. 违反空域管理规定

    未经批准擅自使用无人机在禁飞区、限飞区飞行,或超出授权高度、距离,可能违反《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或地方性法规,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没收设备、拘留)。

  2. 侵犯他人权益

    无人机飞行可能侵犯他人隐私、财产安全或航空安全,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 非法经营或走私

    销售未经批准的军用、警用或特种无人机,或进口未获批准的无人机,可能触犯《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或走私罪。

  4. 数据安全风险

    若无人机配备摄像头、GPS等设备,需确保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规定。

合规建议

  1. 办理经营许可

    从事商业销售前,需向民航局或地方空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明确经营范围(如工业级无人机销售、培训等)。

  2. 确保产品合规

    采购时要求供应商提供适航证书、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文件,并留存备案。

  3. 用户资质管理

    对购买方进行资质审核,如要求其提供空域使用许可、操作人员培训证明等。

  4. 遵守空域限制

    避免在禁飞区、机场净空保护区、军事禁区等区域飞行,并遵守飞行高度、速度限制。

单纯卖无人机不违法,但需满足经营资质、产品合规及空域管理等条件,若涉及商业销售或特殊用途(如工业、警用),需进一步办理相关许可,违规销售可能导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建议严格遵守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