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身与框架

  • 材料
    • 碳纤维复合材料:轻质、高强度、耐腐蚀,是主流选择(如大疆无人机)。
    • 塑料(如ABS、PC):低成本,适合消费级无人机。
    • 铝合金:中等强度,适用于工业级无人机。
    • 泡沫或蜂窝结构:轻便,用于小型无人机(如多旋翼)。
  • 设计:通常为桁架结构或一体成型,确保强度与轻量化平衡。

动力系统

  • 电机
    • 无刷电机:高效、低噪音,消费级无人机常用(如永磁直流电机)。
    • 无刷无铁芯电机:高功率密度,适用于大负载无人机。
  • 电调(ESC):控制电机转速,需与电机匹配。
  • 电池
    • 锂聚合物电池(LiPo):高能量密度,但需注意安全(过充、短路风险)。
    • 固态电池或氢燃料电池:未来方向,但成本较高。

螺旋桨

  • 材料
    • 塑料(如聚丙烯):轻便、低成本,适合多旋翼。
    • 碳纤维增强塑料:提高耐用性,用于工业级或军用无人机。
  • 形状:根据需求设计(如对旋、直叶),影响升力和效率。

飞控系统(Flight Controller)

  • 硬件
    • 微控制器(MCU):如STM32、Arduino,处理传感器数据。
    • 惯性测量单元(IMU):加速度计、陀螺仪、磁力计,实时监测姿态。
    • GPS模块:定位与导航(部分无人机支持RTK定位)。
  • 软件:开源飞控(如PX4、ArduPilot)或闭源系统(如大疆OcuSync)。

传感器

  • 视觉传感器:摄像头、激光雷达(LiDAR),用于避障和地形建模。
  • 气压计:测量高度。
  • 温度传感器:监测电池和电机温度。
  • 超声波传感器:辅助避障(低空场景)。

通信模块

  • 遥控器/地面站:通过2.4GHz、5.8GHz或专用频段传输信号。
  • 数据链路:如FPV(第一人称视角)图传模块,使用2.4GHz或5.8GHz频段。

电子设备

  • 摄像头:高分辨率、低延迟(如GoPro Hero系列)。
  • 麦克风/扬声器:用于音频传输或语音交互。
  • LED指示灯:显示飞行状态。

其他组件

  • 连接器:如Molex、JST,用于电路板间连接。
  • 散热片:防止电机和电子设备过热。
  • 保护罩/机臂:保护螺旋桨和内部组件。

不同类型无人机的材料差异

  • 消费级无人机:碳纤维框架、塑料螺旋桨、低成本飞控。
  • 工业级无人机:铝合金框架、碳纤维螺旋桨、高精度飞控。
  • 军用无人机:钛合金框架、复合材料螺旋桨、隐身设计(如雷达吸收材料)。

无人机的核心材料是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框架)和锂聚合物电池(用于动力),而飞控系统和传感器则依赖电子元件,材料选择需平衡重量、强度、成本环境适应性(如防水、防尘),随着材料科学和电池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可能会采用更轻、更高效的材料(如石墨烯、固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