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构成违法的情形
-
干扰公共安全或他人权益
- 若追赶行为导致目标无人机坠落、损坏他人财产(如建筑物、车辆),或造成地面人员受伤,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故意损毁财物)或第23条(扰乱公共秩序)。
- 若在禁飞区(如机场、军事禁区)附近追赶,可能违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50条(未经批准擅自飞行)。
-
侵犯隐私或造成恐慌
若无人机被追赶后改变飞行轨迹以避开追赶者,可能侵犯他人隐私权;若通过恶意操作导致目标无人机失控,可能构成《刑法》第284条之一(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或第285条(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若涉及网络攻击)。
-
扰乱公共秩序
若在公共场所(如广场、学校)追逐无人机,造成人群恐慌或交通堵塞,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合法追赶的边界
-
自卫或合法执法场景
- 若目标无人机存在安全隐患(如坠落风险),且追赶者通过合法方式(如联系空管部门、使用反制设备但符合规定)制止,可能不违法。
- 执法部门(如公安机关、民航管理部门)在依法执行任务时,可依法操作无人机,但需遵守法定程序。
-
商业或研究用途
若双方均为合法持证飞行者,且追赶行为未干扰他人,可能不违法,研究机构为测试无人机避障能力,在安全区域内进行试验。
关键建议
-
优先遵守法律法规
- 查验双方是否持有合法飞行执照,确认飞行区域是否在禁飞区外。
- 避免使用可能干扰他人设备的手段(如强光、声波干扰),以免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
保留证据
若发生纠纷,立即停止追赶并保留飞行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以便后续维权。
-
及时报备或求助
若目标无人机行为异常(如失控),可联系空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协助处理。
无人机追赶无人机是否违法,核心在于行为是否侵犯他人权益、是否违反禁飞规定或扰乱公共秩序,建议飞行者始终以合法、安全为前提,避免采取可能引发法律风险的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