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停止飞行

  • 电源关闭:优先切断设备电源,避免短路或进一步碰撞。
  • 安全降落:若无人机仍可控制,尝试安全降落至无障碍区域(如草地、水面)。

检查设备状态

  • 外观损伤
    • 观察螺旋桨、机身、摄像头是否变形、断裂或脱落。
    • 检查防水密封是否破损(如防水胶条、接缝处)。
  • 功能测试
    • 重启设备,测试遥控器、图传、电机等核心功能。
    • 若设备无法启动,需联系专业维修。

评估损失

  • 经济成本
    • 螺旋桨损坏需更换(单片约¥50-200,视材质)。
    • 相机、传感器等精密部件可能需专业维修(¥500-2000+)。
  • 功能影响

    防水性能受损可能导致未来遇水失效,需彻底干燥后测试。

修复或更换

  • 自行修复
    • 螺旋桨断裂:可用胶水或备用桨替换(需匹配电机型号)。
    • 防水密封:用防水胶带或专用密封剂修补裂缝(需测试防水性)。
  • 专业维修

    复杂损坏(如电路板短路)需送至厂商或授权维修点。

  • 备件采购

    提前准备常用易损件(如桨叶、电池)以备不时之需。

预防措施

  • 操作规范
    • 飞行前检查空域(无障碍物、无人员)。
    • 保持安全距离(至少5米以上)。
    • 避免在强风、雨天或复杂地形飞行。
  • 设备升级
    • 选择抗风等级更高的无人机(如支持5级风的型号)。
    • 配备备用螺旋桨和电池,缩短维修时间。
  • 环境适配

    户外飞行前检查天气,避免积水或潮湿环境。

法律与安全

  • 遵守规定
    • 确认当地无人机飞行法规(如禁飞区、高度限制)。
    • 避免在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区域飞行。
  • 应急预案
    • 飞行前告知他人位置,避免碰撞他人设备。
    • 购买无人机保险,降低意外损失风险。

心理与团队管理

  • 避免情绪化操作

    碰撞后保持冷静,按流程处理问题。

  • 团队分工

    团队协作时明确分工(如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减少失误。

防水无人机碰撞后需优先保障安全,再评估损失并修复,通过规范操作、预防措施和备用方案,可显著降低类似风险,若设备损坏严重,建议咨询专业维修或考虑升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