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疆无人机作业时,为确保安全避障并符合机场监管要求,需综合运用技术、操作规范和合规管理,以下是具体建议:
技术避障措施
-
启用多传感器避障系统
- 确保无人机搭载大疆DJI Vision+、OcuSync或类似视觉避障模块,并保持传感器清洁(无遮挡)。
- 开启“智能避障”功能(如避障模式、避障开关),避免因视觉信号中断导致碰撞。
-
预编程避障航线
- 使用DJI Pilot、DJI GS Pro等软件规划作业路径,避开机场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禁飞区。
- 设置安全高度(如120米以上)和速度限制(如5米/秒以下),减少低空飞行风险。
-
手动模式辅助避障
在复杂环境中(如多障碍物、强风),切换至手动模式,通过遥控器屏幕实时观察无人机状态和障碍物位置。
操作规范
-
起飞前检查
- 确认机场周边5公里范围内无障碍物(如树木、建筑物)干扰视觉避障。
- 检查电量、GPS信号强度,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
作业中监控
- 实时关注无人机状态(如电池剩余、信号强度),避免因电量不足或信号丢失导致失控。
- 避免在机场导航设备(如雷达、灯光)附近飞行,防止干扰信号。
-
紧急情况处理
- 制定应急预案,如遇强风、设备故障或信号中断,立即返航或降落至开阔区域。
- 携带备用螺旋桨、电池和遥控器,确保故障时能快速修复。
合规管理
-
申请飞行许可
- 向机场管理方或民航局提交飞行计划(包括作业时间、路线、设备型号),获得书面批准。
- 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及地方性法规。
-
标记设备身份
在无人机上粘贴合规标识(如型号、编号、所属单位),便于机场识别和监管。
-
培训与认证
- 操作人员需通过大疆认证的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熟悉机场周边空域规则。
- 定期参加安全复训,更新避障技术和应急处理能力。
额外建议
- 使用RTK模块:在精度要求高的场景下,启用RTK定位(如DJI P4 RTK),提高避障准确性。
- 安装电磁干扰检测仪:确保无人机在机场雷达、导航设备附近飞行时,电磁信号稳定。
- 与机场空管联动:通过专用通信频道与机场塔台保持实时联系,获取实时空域信息。
大疆无人机在机场周边作业需以“技术避障+规范操作+合规管理”为核心,通过多维度措施降低风险,操作人员需保持高度警惕,严格遵守法规,并与机场方建立联动机制,确保飞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