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配合调查
- 停止飞行:优先关闭无人机电源,避免干扰执法。
- 出示证件:主动出示无人机购买凭证、飞行记录(如APP记录)或个人身份证明。
- 配合检查:根据警察要求,允许检查无人机设备、操作记录或飞行日志。
了解飞行规定
- 确认禁飞区:检查当地是否设有限飞区(如机场、政府机构、人群密集区)。
- 合规飞行:确保飞行高度、距离、时段符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
- 特殊许可:若需在禁飞区或特殊区域飞行,需提前申请空域许可。
沟通与解释
- 说明情况:解释飞行目的(如摄影、测绘、农业作业等),但避免辩解或对抗。
- 提供证据:如有合法飞行记录或第三方证明(如租赁合同、活动主办方许可),可主动出示。
法律风险评估
- 轻微违规:若未造成严重后果(如扰乱公共秩序、侵犯隐私),可能面临警告或罚款。
- 严重违规:如危及公共安全、侵犯他人权益,可能涉及行政拘留或刑事责任。
后续处理
- 记录细节:记住警察姓名、警号、处理时间及地点,以备后续沟通或投诉。
- 申诉途径:若认为处罚不公,可向当地民航管理部门或公安机关提出申诉。
预防措施
- 学习法规:熟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及地方性规定。
- 技术防护:使用无人机反制设备(如信号干扰器)或开启电子围栏功能。
- 保险覆盖:购买无人机责任险,降低风险。
示例场景
- 场景1:在公园飞行,警察要求检查。
处理:配合出示飞行记录,说明未进入禁飞区,接受教育后放行。 - 场景2:在机场附近飞行,被拦截。
处理:立即关闭无人机,承认违规,接受罚款并承诺不再违规。
保持冷静、主动配合、尊重法律是关键,无人机飞行需以安全为前提,严格遵守规定,避免因疏忽或侥幸心理引发法律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