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定位技术
a. GPS/GLONASS/Galileo(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 原理:通过接收至少4颗卫星的信号,计算三维位置(经度、纬度、高度)和时间差。
- 精度:
- 空旷环境:3-5米水平精度,5-10米垂直精度(WAAS/EGNOS增强)。
- 城市峡谷:可能降低至10-20米(信号遮挡)。
- 限制:需户外开阔环境,室内或高楼密集区失效。
b. IMU(惯性测量单元)
- 原理:集成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通过积分运动数据估算位置。
- 特点:
- 短期精度高(厘米级),但长期累积误差大(漂移)。
- 需GPS信号辅助校准。
c. 视觉定位系统(VPS)
- 原理:利用摄像头和视觉传感器(如VPS-2)识别地面特征点,通过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计算位置。
- 精度:
- 空旷环境:5-10厘米水平精度。
- 障碍物密集区:可能因特征点不足导致定位失效。
- 优势:无需卫星信号,室内/隧道可用。
融合定位算法
大疆无人机通常采用多传感器融合(如GPS+IMU+VPS)来提高精度和鲁棒性:
- 卡尔曼滤波:动态调整各传感器权重,减少噪声干扰。
- 紧耦合融合:直接将VPS数据与GPS/IMU数据结合,提升定位稳定性。
坐标表示与坐标系
- WGS84坐标系:全球通用,经度(E)、纬度(N)、高度(H)。
- 无人机本地坐标系:
- X轴:机头方向(前方)。
- Y轴:左侧(顺时针)。
- Z轴:垂直向上。
- 示例:若无人机位于(116.404, 39.915, 50)米(北京天安门附近),可能表示为:
- GPS坐标:N39°54'54.00", E116°24'14.40", H50m。
- 无人机本地坐标:X=0, Y=0, Z=50m(假设起飞点为原点)。
特殊场景处理
- 室内定位:依赖VPS和激光雷达(如PSDK中的激光雷达模块)。
- 动态避障:通过VPS实时更新位置,结合飞控算法调整轨迹。
- RTK(实时动态差分定位):用于高精度测绘,需地面基站支持(精度可达厘米级)。
开发接口与工具
- DJI SDK:提供位置数据接口(如
getFlightControllerState()),返回经纬度、高度、速度等。 - RTK模块:通过NTRIP协议连接基站,获取差分数据。
注意事项
- 数据延迟:IMU数据需经飞控滤波后输出,延迟约100-500ms。
- 信号遮挡:GPS/VPS可能失效,需备用方案(如Wi-Fi/蓝牙定位)。
- 安全限制:国内需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避免在禁飞区飞行。
大疆无人机的坐标获取依赖多传感器融合,精度受环境、信号强度和算法影响,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场景选择定位策略,并注意数据安全与合规性,如需精确坐标,建议使用RTK模块或结合地面基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