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冷静,配合执法
-
立即停止操作
- 切断无人机电源,避免进一步干扰执法或引发危险(如撞击人群、建筑)。
- 确保无人机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其自动返航或失控。
-
配合警察执法
- 主动出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飞行执照),配合警方调查。
- 避免隐瞒或拒绝配合,否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了解无人机飞行限制
-
遵守空域法规
- 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无人机需在合法空域飞行,远离禁飞区(如机场、军事基地、政府机关等)。
- 若违反规定,警方有权扣留设备并处以罚款。
-
检查飞行资质
- 若无人机重量超过250克,需注册并取得适航证书。
- 飞行员需持有相应级别的执照(如视距内驾驶员、超视距驾驶员等)。
应对可能的处罚
-
行政处罚
- 首次违规可能面临警告、没收设备或罚款(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8条)。
- 多次违规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面临拘留或刑事责任。
-
法律后果
若无人机被用于非法活动(如侦察、传递违禁物品),可能触犯《刑法》第285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或第287条(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
后续处理建议
-
联系专业机构
- 若设备被扣留,可联系无人机制造商或授权维修点,了解设备恢复流程。
- 确认设备是否损坏,若为警方扣留,需等待处理结果后再申请取回。
-
咨询律师
若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指控,建议委托律师介入,维护合法权益。
预防措施
-
提前规划飞行路线
- 使用专业APP(如DJI Fly、AirMap)查询禁飞区,避开敏感区域。
- 飞行时保持设备在可视范围内,避免失控。
-
购买保险
为无人机投保,降低因意外损坏或第三方索赔的经济风险。
无人机飞行需严格遵守法规,违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若被警方抓到,应主动配合调查,了解自身责任,并通过合法途径处理后续事宜,未来飞行前务必核实空域限制,确保合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