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法规要求

  1. 实名登记与适航认证

    • 所有在中国境内飞行的无人机(含“高无人机”)需完成实名登记(登记号需标注在无人机机身),且无人机需符合适航标准(如微型无人机≤250g、轻型无人机≤4kg需符合CCAR-92部要求)。
    • 例外:仅供个人娱乐、无需商业运营的微型无人机(≤250g)可免于适航认证,但仍需登记。
  2. 飞行空域申请

    • 管控空域(如机场、军事区、人口密集区等)需提前向当地民航局或空管部门申请飞行计划,获批后方可飞行。
    • 开放空域(如公园、郊区)可按“一证通飞”原则飞行,但需遵守高度限制(120米)和速度限制(≤100km/h)。
  3. 操作员资质

    • 商业飞行(如测绘、物流、影视)需持有民用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由民航局授权机构颁发)。
    • 个人娱乐飞行可由持证人员操作,或通过无人机云系统(如“大疆云”)自动获取空域许可。

“高无人机”的界定

  • 按重量:轻型无人机(4kg<M≤15kg)需遵守更严格的适航要求(如安装电子围栏、防撞系统)。
  • 按速度:部分高速无人机(如多旋翼≥50km/h)可能被纳入特殊管控范围。
  • 按用途:若用于载人、测绘、勘探等商业用途,需额外办理经营许可

违规借高无人机飞行的后果

  1. 行政处罚

    • 未登记无人机:罚款500-5000元,并没收设备。
    • 违规飞行:罚款2000-20000元,情节严重者吊销执照或设备。
    • 闯入管控空域:可能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2. 法律风险

    • 若无人机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操作者需承担无过错责任(即使无主观过错)。

合规建议

  1. 设备检查

    • 确保无人机已登记,安装电子围栏、避障系统,并定期更新固件。
    • 轻型无人机可配备GPS定位,重型无人机需安装北斗导航。
  2. 飞行前准备

    • 查询当地空域政策,避免在管控区域飞行。
    • 测试无人机性能(如电池续航、抗风能力)是否符合任务需求。
  3. 操作规范

    • 保持视觉目视飞行,避免盲飞。
    • 远离人群、车辆和建筑物,保持50米以上安全距离。
  4. 应急预案

    • 准备备用电池和充电设备,避免因电量不足坠机。
    • 了解当地应急联系方式(如消防、急救)。

特殊场景处理

  • 紧急情况:如遇故障,立即返航或降落,并上报空管部门。
  • 竞赛/表演:需提前向民航局申请临时空域许可,并配备安全员。

借高无人机飞行需严格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重点落实实名登记、空域申请、资质认证三大核心要求,违规操作不仅面临高额罚款,还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如“中国民航局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获取最新政策,并定期参加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