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无人机(<15厘米)
- 用途:侦察、情报收集、微小目标探测。
- 示例:
- Mavic Mini系列(DJI):翼展约35厘米,重量约249克。
- Tiny Whoop(微多旋翼):直径约10厘米,适合室内飞行。
- 特点:隐蔽性强,但载荷能力有限(通常仅能携带小型摄像头或传感器)。
小型无人机(15-100厘米)
- 用途:战术侦察、监视、轻型打击。
- 示例:
- 大疆Air系列(翼展约50厘米,重量约595克)。
- Skydio 2+(翼展约43厘米,续航约30分钟)。
- 侦察型无人机:如土耳其的Bayraktar TB2(翼展约12米,但属于攻击型,非侦察用途)。
- 特点:可携带小型弹药(如辣椒喷雾弹、催泪弹)或简易炸弹,适合低空渗透。
中型无人机(1-5米)
- 用途:中程侦察、通信中继、轻型打击。
- 示例:
- Predator B(翼展约18米,但属于有人驾驶无人机改装,非典型攻击无人机)。
- Bayraktar TB2(翼展约12米,续航约24小时,可携带反坦克导弹)。
- 中国“翼龙”系列(翼展约14米,续航约20小时,可携带空地导弹)。
- 特点:可携带更重的载荷(如小型无人机、便携式防空导弹),但操作复杂度更高。
大型无人机(>5米)
- 用途:战略侦察、电子战、精确打击。
- 示例:
- RQ-4“全球鹰”(翼展约35.4米,续航约35小时,可携带多光谱传感器)。
- X-47B(翼展约19米,属于有人驾驶战斗机改装,非典型攻击无人机)。
- 中国“攻击-11”隐身无人机(翼展约14米,可携带空对空导弹)。
- 特点:航程远、载荷大,但造价高、操作难度大。
关键影响因素
- 任务需求:侦察型无人机(如Mini系列)侧重隐蔽,攻击型无人机(如TB2)侧重载荷和打击能力。
- 技术配置:加装武器系统后,无人机尺寸可能扩大(如TB2从侦察型改装为攻击型)。
- 法规限制:微型无人机(<250克)在多数国家无需注册,但大型无人机需遵守严格空域管理规定。
实际案例
- 2020年伊朗无人机袭击:伊朗使用小型无人机(如Shahed-136)携带简易炸弹,翼展约11米,续航约1.5小时。
- 俄乌冲突:双方均使用TB2等中型无人机执行侦察和打击任务,翼展约12米。
无人机袭击中使用的无人机尺寸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核心差异在于载荷能力和任务需求,小型无人机适合隐蔽侦察,中型无人机则能执行更复杂的任务,而大型无人机则用于战略级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