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判断,评估风险
-
检查无人机状态
- 观察无人机是否还能开机,电机是否转动,摄像头是否完好。
- 如果是防水设计,可能还能使用;但若进水严重(如电池、电路板接触不良),可能直接报废。
-
评估江水环境
- 水流是否湍急?是否有漩涡或暗流?
- 水深是否足够淹没无人机?
- 是否有漂浮物或障碍物(如树枝、礁石)可能损坏无人机?
第二步:尝试打捞(根据情况选择)
-
浅水区(水位≤1米)
- 工具:长柄捞网、竹竿、磁吸棒(适用于金属部件)。
- 方法:从岸边慢慢靠近,用工具钩住或吸附无人机,避免直接用手(可能触电或被划伤)。
-
深水区或复杂环境
- 工具:船只、潜水设备(需专业人员操作)。
- 方法:联系打捞公司或船家协助,避免盲目下水。
第三步:处理进水问题(若已捞出)
-
断电与拆卸
- 立即断开电池,避免短路。
- 拆下电池、电机、螺旋桨等易损部件,用吸水布或吹风机(冷风)吸干水分。
-
干燥处理
- 放入干燥箱(70℃左右)或用硅胶包裹,静置24-48小时。
- 避免使用热风或高温,否则可能损坏电路。
-
测试与修复
- 干燥后重新组装,测试电机、GPS定位等功能。
- 若仍无法启动,可能是主板或传感器损坏,需专业维修。
第四步:预防措施(未来避免类似问题)
-
飞行前检查
- 确认电池电量充足,螺旋桨无松动。
- 避开水面波动大、有暗流或漂浮物的区域。
-
使用防水配件
- 安装防水壳或保护罩,但需注意重量和平衡。
- 定期检查防水胶圈是否老化。
-
紧急预案
- 携带备用电池和打捞工具(如磁吸棒)。
- 提前了解附近水域救援电话。
第五步:保险与后续
- 若无人机购买了商业保险,尽快联系保险公司报案。
- 记录事故过程(照片、视频),保留购买凭证和保修卡。
先冷静评估风险,再选择打捞方式,最后处理进水问题,未来飞行时务必做好防护,避免悲剧重演,如果无人机价值较高或技术复杂,建议直接联系专业维修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