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据
-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CCAR-92部)
明确禁止无人机操作人员实施“干扰其他无人机正常运行”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故意发射干扰信号,导致其他无人机失控、坠落或偏离航线;
- 通过气流、激光或其他手段影响其他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
规定民用航空器活动区域(包括无人机)需遵守空中交通管理规则,干扰他人飞行行为可能构成“扰乱航空秩序”,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
《治安管理处罚法》
若干扰行为导致他人受伤、财产损失或引发公共安全事件,可能被认定为“扰乱公共秩序”,处以拘留或罚款。
具体危害
-
对其他无人机的威胁
无人机依赖GPS、无线电通信等设备导航,干扰信号可能导致其失控、碰撞或坠毁,甚至引发空中危险。 -
对公共安全的隐患
若在机场、人口密集区等敏感区域操作,干扰行为可能危及航空安全或造成人员伤亡。 -
法律责任
根据情节轻重,可能面临:- 警告、罚款(最高5万元);
- 没收设备;
- 吊销无人机驾驶执照;
- 情节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合法使用建议
-
遵守空域管理规定
- 提前申请空域使用许可(如需在管制空域飞行);
- 避免在机场、军事区等敏感区域飞行。
-
注意飞行安全
- 保持设备性能良好,避免信号干扰;
- 远离人群和障碍物,控制飞行高度和速度。
-
合法操作
- 使用正规无人机,避免改装或非法配件;
- 了解并遵守《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
拿无人机吹无人机属于违法行为,可能引发法律责任和公共安全隐患,建议严格遵守相关法规,通过合法途径使用无人机,若发现他人违规操作,可向当地民航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