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人身安全是首要原则

  1. 立即停止追逐
    无论无人机是否失控,切勿再操作无人机追赶狗,这可能加剧危险(如狗伤人或无人机坠落伤人),且可能违反《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中关于“不得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规定。

  2. 观察现场情况

    • 检查是否有狗主人在场,若有人,需礼貌询问是否需要协助处理。
    • 确认周围是否有行人、车辆或宠物,避免二次事故。

评估无人机损坏情况

  1. 检查设备状态

    • 无人机是否还能飞行?
    • 螺旋桨、摄像头、电池等部件是否损坏?
    • 若无人机仍可操作,可尝试安全降落并远离人群。
  2. 评估法律风险

    • 若无人机损坏严重(如坠落伤人或损坏他人财物),可能涉及民事赔偿或行政处罚。
    • 保存现场照片、视频等证据,以备后续处理。

处理狗的后续问题

  1. 检查狗的状态

    • 若狗无外伤且主人在场,可礼貌询问是否需要陪同就医。
    • 若狗受伤或无人认领,需联系当地动物救助站或报警处理。
  2. 与狗主人沟通

    • 若狗主人在场,可说明无人机是被狗撞击导致失控,并非故意损坏设备。
    • 协商是否需要赔偿,或保留自行维修/报保险的权利。

法律与责任认定

  1.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

    • 明确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不得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公共安全”。
    • 若因操作不当导致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可能面临民事赔偿或行政处罚。
  2. 保险覆盖

    若无人机购买了保险,需及时联系保险公司报案,了解理赔流程。

预防措施

  1. 避免在人群密集区飞行

    确保飞行区域无行人、车辆或宠物,尤其是遛狗高峰时段。

  2. 升级设备防护

    安装防护罩或螺旋桨保护套,降低被动物撞击的风险。

  3. 学习应急操作

    掌握无人机失控时的紧急降落技巧(如远程关闭电机、调整飞行方向)。

总结建议

  • 优先安全:停止追逐,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 协商处理:与狗主人沟通,必要时通过保险或法律途径解决。
  • 吸取教训:完善飞行计划,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若事件复杂或涉及严重后果(如人员受伤),建议联系当地警方或无人机行业协会寻求专业指导。